相阁书传紫闼深,破缄先问九皋禽。
不令一物伤天理,仁爱方知真宰心。
相阁书传紫闼深,破缄先问九皋禽。
不令一物伤天理,仁爱方知真宰心。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理想官员品格的追求。诗中“相阁书传紫闼深”表达的是朝廷重臣掌握着国家大权,其职责重大,如同深宫中的重要文书流传;“破缄先问九皋禽”则描绘官员在处理国事前,必先详细询问和了解情况,不轻易做出决断。九皋禽可能指的是古代典故,象征着谨慎和周到。
“不令一物伤天理”表达了诗人对官员的道德要求,即在执法和处理事务时,绝不允许任何违背自然规律和道德原则的事情发生。这里的“天理”包含了自然法则与伦理道德的双重意义。
“仁爱方知真宰心”则进一步强调,只有具备仁爱之心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了解并践行君子之道的人。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官员应当具有的高尚品质和深厚情操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官员行为准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府和公正执法的追求,以及对官员个人修养和道德标准的严格要求。
蝶衣扑絮,正七里银塘,绿波春腻。移舟画里。
指晴虹压镜,烟螺堆髻。象笔蛮笺,换了艳歌罗绮。
流觞未。趁一醉题红,飘梦无际。黯黯斜阳坠。
任圈柳围香,扫花占地。朱楼十二。
又琼栏界粉,绣帘贴翠。怕说来朝,已有落红流水。
休凝思。展新奁,一眉月细。
蝉鬓欹风,星眸剪水,艳魂分付香绡。
芳字呼应,新声待谱云璈。
桃花飘落蘼芜冷,算南朝、金粉都销。
只年年,姊妹花开,知为谁娇。
板桥依旧青溪水,洗春愁不了,流梦迢迢。
抛得珍珠,梁家旧恨难描。
玉义重展惊鸿影,拨金猊、肯替香烧。
记当时、十四妆楼,一曲琼箫。
好梦而今已。被东风、猛教吹断,药炉烟气。
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流尽矣。
须转忆、半生愁味。
十二楼寒双鬓薄,遍人间、无此伤心地。
钗钿约,悔轻弃。茫茫碧落音谁寄。
更何年、香阶刬袜,夜阑同倚。
珍重韦郎多病后,百感消除无计。
那只为、个人知己。
依约竹声新月下,旧江山、一片啼鹃里。
鸡塞杳,玉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