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杨使君的荔枝馈赠之情以及对其种植愿望的戏谑。诗中通过鲜明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技艺。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这里描绘了诗人精心挑选尚带朝露的荔枝,并委托给下行的船只寄送给友人。用词简洁而生动,既传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也体现了古代通信不便时期书信或物品传递的艰辛。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诗人借此表明荔枝之美,甚至能与他那绣花衫子相互映衬,显得更加鲜明。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荔枝的色泽和光泽,以及它与诗人心爱物品(银印)之间的独特关联。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这一部分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荔枝之美。翠绿的叶子和鲜红的果实交织在一起,既令人生出绘画之意,也让人对这种自然之美感到怜悯。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最后两句转折,诗人听说朋友有种植荔枝的愿望,不由得为此担忧。因为在当时条件下,荔枝从南到北传播需要较长时间,且不易生根,因此诗人对杨使君何时能享受到自种之果实感到担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流露,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保持欣赏与期待的态度。
白毫光里玉魂飞,留看常娥醉魄迷。
一任檐牙沸蝙蝠,忍将明镜照狐狸。
五年去国若为欢,九日逢秋强自宽。
树搅冰霜惊岁晚,山围雾雨试朝寒。
不关鸟帽随风落,只把红萸对俗看。
惟有东湖无可遣,一杯香泛落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