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渡渭》
《渡渭》全文
明 / 康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吾亦爱沧洲,春风信所游。

不须歌桂棹,浑胜坐兰舟。

浊浪排风起,轻帆及岸收。

稍东瞻太华,遥在碧云头。

(0)
鉴赏

这首《渡渭》是明代诗人康海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渭水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吾亦爱沧洲”,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水乡的喜爱之情。“沧洲”常指远离尘嚣的水边之地,此处既点明了渡河的目的地,也暗含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接着,“春风信所游”一句,以春风为引子,暗示了诗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旅行状态,春风不仅温暖了大地,也温暖了诗人的心。

“不须歌桂棹,浑胜坐兰舟。”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传统的划桨方式与乘坐装饰精美的小舟进行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胜过外在的形式。这里的“桂棹”和“兰舟”都是古代形容船只的美称,前者以桂木制成,后者则以兰花装饰,都象征着高雅与美好。但诗人认为,内心的愉悦与平和才是最宝贵的,无需外在形式的奢华来衬托。

“浊浪排风起,轻帆及岸收。”这两句描绘了渡河时的景象,波涛汹涌的河水在风的作用下翻滚,而轻盈的船帆随着水流缓缓靠近岸边。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紧张与期待,同时也预示着旅程即将结束,目的地即将到来。

最后,“稍东瞻太华,遥在碧云头。”诗人抬头远望,东方的太华山隐约可见,仿佛就在那片碧蓝的云彩之上。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太华山作为中国古代名山之一,象征着高远的目标和追求,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综上所述,《渡渭》一诗通过对渡河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远方目标的向往。康海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将一次简单的渡河之旅转化为了一次心灵的旅行,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诗人的深情与智慧。

作者介绍
康海

康海
朝代:明   字:德涵   号:对山   籍贯:陕西武功   生辰:1475--1540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猜你喜欢

题柱

罗浮山下策枯藜,琪树琼林属品题。

两腋天风何处去,锦岩西更碧云西。

(0)

石井庵访伍智卿

金紫山前访隐君,抗尘踪迹畏移文。

松杉响振半天浪,猿鹤幽栖一坞云。

岚翠拥庐苍壁立,源泉出涧细流分。

劫灰不到盘中土,准拟移家避世氛。

(0)

送顾仁甫上计京师

忆昔曾随计吏行,浮湛州县竟何成。

凉风袅袅仙舟去,夕日依依魏阙情。

金匮故藏多钜典,石渠高论尽鸿生。

栖身朱墨非君事,早晚公车上姓名。

(0)

韶父先生有诗复次韵以和

两翁故复可怜人,倾盖长安四十春。

华屋山丘如隔日,夜床风雨得弥旬。

书签药裹仍仍在,橘刺藤梢一一新。

漫写馀哀寄冥漠,大荒谁见下麒麟。

(0)

连雨杂书五首·其五

今日曷不乐,孤倡无与酬。

兀坐把书卷,展玩不自休。

借问谁所为,其人已千秋。

山雨政可听,拨书置床头。

(0)

寿北平兵宪海山陈公

南北天为吾党期,櫜鞬常得傍蟾帷。

行间力借青云起,使者名从绛节驰。

万仞冈陵当祝日,三藩才俊共瞻时。

安闽筹策应谁问?惟有年来白发知!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