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二三月,杨柳黄绿丝。
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
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
出谷复入谷,落日独行客。
水流陇山下,郎行陇山上。
陇水东南流,与郎常相向。
擒得南单于,能解单于歌。
马鸣边地黑,同行皆念家。
军书十二勋,金貂紫裤衣。
郎从左边过,不知是阿谁。
陇头二三月,杨柳黄绿丝。
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
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
出谷复入谷,落日独行客。
水流陇山下,郎行陇山上。
陇水东南流,与郎常相向。
擒得南单于,能解单于歌。
马鸣边地黑,同行皆念家。
军书十二勋,金貂紫裤衣。
郎从左边过,不知是阿谁。
这首《折杨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的交织,展现了边疆战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陇头二三月,杨柳黄绿丝”描绘了边塞初春时节的景象,杨柳嫩绿,生机勃勃,为整首诗奠定了清新而又略带哀愁的基调。接着,“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一句,将视线聚焦在一位边疆战士身上,他骑着装饰华丽的骏马,行走在杨柳树下,画面中既有壮丽的边关风光,又蕴含着战士的孤独与坚韧。
“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两句,通过马和柳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马瘦弱,柳柔弱,暗示了战士们生活的艰苦与环境的恶劣,同时也表达了对战士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接下来,“出谷复入谷,落日独行客”描绘了战士们在崎岖山路上孤独前行的场景,夕阳西下,更添了几分凄凉与悲壮。
“水流陇山下,郎行陇山上”两句,巧妙地运用流水与行人的对比,表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战士们的孤独。而“陇水东南流,与郎常相向”则进一步强调了边疆战士与家乡的隔绝,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擒得南单于,能解单于歌”一句,虽然提到了战争与和平,但并未直接描述战斗场面,而是通过战士们能够理解敌方语言这一细节,暗示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敌人的理解,体现了古代边疆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融合,生动地展现了边疆战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既有对边关壮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战士们孤独与思乡之情的深刻揭示,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与历史韵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