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折杨柳》
《折杨柳》全文
明 / 王廷相   形式: 古风

陇头二三月,杨柳黄绿丝。

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

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

出谷复入谷,落日独行客。

水流陇山下,郎行陇山上。

陇水东南流,与郎常相向。

擒得南单于,能解单于歌。

马鸣边地黑,同行皆念家。

军书十二勋,金貂紫裤衣。

郎从左边过,不知是阿谁。

(0)
鉴赏

这首《折杨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的交织,展现了边疆战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陇头二三月,杨柳黄绿丝”描绘了边塞初春时节的景象,杨柳嫩绿,生机勃勃,为整首诗奠定了清新而又略带哀愁的基调。接着,“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一句,将视线聚焦在一位边疆战士身上,他骑着装饰华丽的骏马,行走在杨柳树下,画面中既有壮丽的边关风光,又蕴含着战士的孤独与坚韧。

“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两句,通过马和柳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马瘦弱,柳柔弱,暗示了战士们生活的艰苦与环境的恶劣,同时也表达了对战士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接下来,“出谷复入谷,落日独行客”描绘了战士们在崎岖山路上孤独前行的场景,夕阳西下,更添了几分凄凉与悲壮。

“水流陇山下,郎行陇山上”两句,巧妙地运用流水与行人的对比,表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战士们的孤独。而“陇水东南流,与郎常相向”则进一步强调了边疆战士与家乡的隔绝,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擒得南单于,能解单于歌”一句,虽然提到了战争与和平,但并未直接描述战斗场面,而是通过战士们能够理解敌方语言这一细节,暗示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敌人的理解,体现了古代边疆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融合,生动地展现了边疆战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既有对边关壮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战士们孤独与思乡之情的深刻揭示,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与历史韵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廷相

王廷相
朝代:明   字:子衡   号:浚川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生辰:1474-1544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猜你喜欢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六

君知早落坐先开,莫著新诗句句催。

岭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来。

(0)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三

荻花枫叶忆秦姝,切切么弦细欲无。

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须。

(0)

菩萨蛮·其七

春波滟滟浮春渚。绿阴一径风兼雨。又作去年时。

绿深垂蔓篱。故山归兴动。江北江南梦。

白发故相欺。星星如有期。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七

四畦芍药间葱花,五月春风便有涯。

闾巷萧条生意少,隔墙谁信内官家。

(0)

自去秋疾作正月尚未全愈晓枕有怀

插柳栽花便满林,午天蜂蝶晓天禽。

老来病损浑无力,报答春光只有心。

(0)

天山观雪王昭仪相邀割驼肉

北征已十年,抑郁悲局促。

拄杖看天山,雪光皎如玉。

满目鹯鹰飞,晴天猎鸿鹄。

羁人灶无炊,竟夕枵其腹。

美人塞边来,邀我分豆粥。

手持并铁刀,欣然割驼肉。

勿诮草堂翁,一饱死亦足。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