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已是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丹青已是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这两句诗是苏轼在《和黄鲁直烧香二首》中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与感慨,以及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领悟。
“丹青已是前世”一句,以丹青比喻历史的长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诗人似乎在说,他眼前的景色已经历经了千年,蕴含了无数的故事与情感。
“竹石时窥一斑”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描绘。在这里,“竹石”象征着静谧和坚毅,而“时窥一斑”则意味着诗人在偶尔间隙中捕捉到自然界的细微之美。这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接下来的两句:“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则是诗人在赞叹前人的诗才。其中“五字”、“数行”分别指的是不同形式的诗歌,“靖节”和“高闲”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这里用来形容他们的文学成就。在这两句中,苏轼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写作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四句话展示了苏轼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悟,以及他对于文学传统的尊重与自我定位。诗人以淡定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个人情怀与文学理想交融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