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膇嫌卑湿,那堪暑雨稠。
抛书事药裹,敧枕听溪流。
何用摅孤愤,惟宜号四休。
谁能访生死,天际有来舟。
重膇嫌卑湿,那堪暑雨稠。
抛书事药裹,敧枕听溪流。
何用摅孤愤,惟宜号四休。
谁能访生死,天际有来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炎炎夏日,环境潮湿,雨水频繁的不适感,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他选择抛开书籍,专注于药物,倚靠枕头倾听溪流的声音,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诗中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宁静来排遣孤独和愤懑的情绪,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重膇嫌卑湿,那堪暑雨稠。” 开篇即点明环境的恶劣,潮湿的气候让人心生厌烦,更何况是炎热的夏季,雨水连绵不绝。
“抛书事药裹,敧枕听溪流。” 描述了诗人为了避开烦扰,将书籍一旁,专心于调养身体,同时在静谧的环境中,以听溪流声作为心灵的慰藉。
“何用摅孤愤,惟宜号四休。” 表达了诗人认为抒发孤独和愤怒的情绪并非良策,而是应该通过冥想、休息等方式来达到内心的平和。
“谁能访生死,天际有来舟。” 最后一句,诗人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提出疑问:又有谁能理解生死的奥秘呢?远处的船只或许象征着某种希望或变化,引发人们对未来的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过程,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追求。
河流郁深赭,到岸接沙色。
沙烟浩千里,苍黄白日匿。
朔风抢冰刀,割雨万丝截。
客子悔早行,寒噤语不得。
烂土裹石角,轮陷尽马力。
凭辕恣穷眄,耳目动怜恻。
民丁居草厂,折竹卫低壁。
累累碍道路,势与郊冢埒。
苇席悬作门,破碎洞幽黑。
妇抱湿薪叹,儿拥漏衾泣。
冷灶绝残糜,唁唁犬声逼。
塘西千版屋,连桷颇崇洁。
主人厌荒落,赁为牛马室。
昔闻暴秋涨,堤防弱难塞。
芸芸化异类,蛟鱼视同息。
北南络限界,地气此偏蚀。造化所摧?,或非官守责。
委数任迁流,民生终安极。
荒店断苦饮,长淤竞朝涉。
引领发浩叹,哀鸿满逵泽。
络绎鸡豚筵,岂徒尚豪谊?
感此亲爱心,何能遽辞醉?
玉台天杪横,菡萏照筵翠。
静气流万篁,夜灯转幽邃。
续宴宵不疲,论文晓无寐。
吾宗多凤鸾,毛羽各妍媚。
执礼环座前,敬若弟子对。
以尔珍重心,滋我谫陋愧。
相益何他辞,立身有真际。
勿坠门闾声,勉为庙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