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鞭东指千峰开,柳花碾尘春盘回。
捎眉一燕如飘梗,画里关山六朝影。
斜阳十万桃花枝,燕女嬉晴看猎儿。
清时不用挽弓手,上马吟诗下马酒。
玉鞭东指千峰开,柳花碾尘春盘回。
捎眉一燕如飘梗,画里关山六朝影。
斜阳十万桃花枝,燕女嬉晴看猎儿。
清时不用挽弓手,上马吟诗下马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生活画卷,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历史感。
首句“玉鞭东指千峰开”,以“玉鞭”为引子,形象地展现了策马东行的情景,千峰随之而开,既写出了行进的气势,也暗示了旅途的壮阔。接着,“柳花碾尘春盘回”,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花随风翻滚,与尘土交织,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春盘回转,更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
“捎眉一燕如飘梗,画里关山六朝影”,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联想,一只燕子掠过,如同飘落的草梗,既表现了燕子的轻盈,又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画面中仿佛映现了六朝时期的关山景象,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灵动融为一体。
“斜阳十万桃花枝,燕女嬉晴看猎儿”,夕阳西下,桃花盛开,燕女在晴朗的天气里嬉戏,观看猎人狩猎。这一场景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桃花与斜阳相映成趣,燕女的欢声笑语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猎人的活动则赋予了场景以动态美。
最后一句“清时不用挽弓手,上马吟诗下马酒”,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感慨。在和平时期,人们无需为生计而担忧,可以骑马出游,吟诗作乐,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安定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生动的人物活动,充满了诗意与历史感,是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
朝雨下,田中水深没禾稼,饥禽聒聒啼桑柘。
暮下雨,富儿漉酒聚俦侣,酒厚只愁身醉死。
雨不休,暑天天与富家秋。
檐溜淙淙凉四座,座中轻薄已披裘。
雨益大,贫家未夕关门卧。
前日昨日三日饿,至今门外无人过。
落帆向牛渚,直上太白楼。
锦袍乌帽太潇洒,回看四壁风飕飕。
萧生何年画此雪色壁,峰峦出没烟岚稠。
元气淋漓真宰妒,江湖澒洞蛟龙愁。
吴观越观上海日,苍烟九点横齐州。
祝融诸峰配朱鸟,潇湘洞庭放远游。
峨眉雪照巫峡水,匡庐瀑下彭湖流。
须臾使我行万里,瞥如怒隼凌清秋。
我生海隅近岱畎,西游曾上瞿塘舟。
昨登五老弄瀑布,却临三峡窥龙湫。
七十二峰身未到,苍梧已略天南头。
太白游踪遍四海,晚受青山采石聊淹留。
丈夫当为黄鹄举,下视燕雀徒啁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