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飘泊入燕京,制府怜才意不轻。
献策独过司马署,分符旋赴蓟州营。
秪誇相国知韩信,无复功臣妒贾生。
秋草春风今日泪,不堪回首楚江城。
昔年飘泊入燕京,制府怜才意不轻。
献策独过司马署,分符旋赴蓟州营。
秪誇相国知韩信,无复功臣妒贾生。
秋草春风今日泪,不堪回首楚江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第对已故宜黄大司马谭公的追忆与怀念。诗中通过叙述谭公生前的际遇和成就,表达了对谭公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
首句“昔年飘泊入燕京”,描绘了谭公当年在燕京的漂泊生活,暗示其仕途的艰辛与不易。接着,“制府怜才意不轻”一句,赞扬了地方长官对谭公才华的赏识与重视,为下文谭公的仕途转折埋下了伏笔。
“献策独过司马署,分符旋赴蓟州营”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谭公的智谋与才干。他不仅能够独当一面,向高官献策,还迅速得到重用,被派往蓟州军营,显示出其军事才能和政治影响力。
“秪誇相国知韩信,无复功臣妒贾生”两句,运用典故,将谭公比作汉初名将韩信和文学家贾谊,表达了对谭公才能和地位的认可,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中贤能被嫉妒排挤现象的批判。
最后,“秋草春风今日泪,不堪回首楚江城”两句,以景物描写寄托情感,通过“秋草春风”的季节更替,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谭公逝世的深切哀悼。同时,“不堪回首楚江城”一句,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隐含了对谭公所在之地的哀思,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谭公生平事迹的回顾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一位杰出人物的崇敬与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曜灵运行春,蘅若被原野。
客子具归骖,暄风挽羸马。
属国贤耳孙,当代豪长者。
胜游参羊何,重客或屈贾。
木末仲宣楼,华榱大兰若。
徐步幽屡寻,销忧日聊假。
手无垂露资,发兴为君写。
晚过岱宗吏,寥阔存大雅。
牺樽追三代,琴筑观九夏。
粲粲悬牙签,照眼不容舍。
归酌顾建康,我实陪樽下。
雄豪先竞病,迟遁濒喑哑。
匪惟称行乐,性灵赖陶冶。
他时傥重来,更结离骚社。
不污唐家乱,萧然表圣居。
泉声舆山色,相得共清虚。
高车大马阗上京,释曰演者何声名。
当年余尝与之语,实亦可喜无俗情。
作诗千篇颇振绝,放意吐出吁可惊。
不肯低心事镌凿,直欲淡泊趋杳冥。
落落吾儒坐满室,共论悫若木陷钉。
卖药得钱辄沽酒,日费数斗同醉醒。
伤哉不栉被佛缚,不尔烜赫灶名卿。
数年不见今老矣,自说厌苦居都城。
垂颐孤坐若痴虎,眼吻开合犹光精。
雄心瞥起忽四顾,便拟击浪东南行。
开春余行可同载,相与旷快观沧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