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棹怜回曲,寻山静见闻。
每从芳杜性,须与俗人分。
贝塔涵流动,花台偏领芬。
蒙茏出檐桂,散漫绕窗云。
情幽岂徇物,志远易惊群。
何由狎鱼鸟,不愿屈玄纁。
纵棹怜回曲,寻山静见闻。
每从芳杜性,须与俗人分。
贝塔涵流动,花台偏领芬。
蒙茏出檐桂,散漫绕窗云。
情幽岂徇物,志远易惊群。
何由狎鱼鸟,不愿屈玄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虎丘山精舍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表达。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纵棹怜回曲”、“寻山静见闻”等,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宁静与愉悦之情。
“每从芳杜性,须与俗人分”表明诗人追求高洁脱俗的生活态度,与世俗的喧嚣保持距离。贝塔、花台等意象则增添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清幽雅致。
“蒙茏出檐桂,散漫绕窗云”中的“檐桂”和“窗云”更是巧妙地营造了一个隐逸自适、与世无争的意境。诗人的情感世界既幽深难以琢磨,又不易为俗世所惊扰,显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操。
结尾“何由狎鱼鸟,不愿屈玄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羁绊的拒绝。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对精神独立的坚守,是一首融合了山水田园诗意境与隐逸情怀的佳作。
叶下山边路,行人见自悲。
夜寒逢雪处,日暖到村时。
语少心常苦,愁深醉自迟。
囗囗囗囗囗,羡有幕中期。
细雨未成霖,垂帘但觉阴。
唯看上砌湿,不遣入檐深。
度隙沾霜简,因风润绮琴。
须移户外屦,檐溜夜相侵。
高原出东城,郁郁见咸阳。
上有千载事,乃自汉宣皇。
颓壖久凌迟,陈迹翳丘荒。
春草虽复绿,惊风但飘扬。
周览京城内,双阙起中央。
微钟何处来,暮色忽苍苍。
歌吹喧万井,车马塞康庄。
昔人岂不尔,百世同一伤。
归当守冲漠,迹寓心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