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梧间垂杨,玉宇极清邃。
三郎当殿坐,左右拥佳丽。
氍毹近香案,蹲兽吐碧穗。
宝几承画控,缤纷交綵袂。
花奴卷双袖,俯立前奏技。
君王顾之笑,轩庑动和气。
谁谓一尺素,写遍天上意。
听者定何如,观之犹解秽。
高梧间垂杨,玉宇极清邃。
三郎当殿坐,左右拥佳丽。
氍毹近香案,蹲兽吐碧穗。
宝几承画控,缤纷交綵袂。
花奴卷双袖,俯立前奏技。
君王顾之笑,轩庑动和气。
谁谓一尺素,写遍天上意。
听者定何如,观之犹解秽。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家宴会的盛况,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写,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与艺术气息。开篇“高梧间垂杨,玉宇极清邃”两句,以高耸的梧桐树和洁净的玉殿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三郎当殿坐,左右拥佳丽”则描绘了主宾就座的情景,其中“三郎”可能指的是皇帝或宴会的主要宾客,而“佳丽”则是侍女或宫女,她们以美丽的装扮环伺左右。
“氍毹近香案,蹲兽吐碧穗”两句,则聚焦于宴席上的摆设和珍奇异兽。氍毹(音同“绒毡”,即细毛织物)可能覆盖在香案上,而“蹲兽”则是指那些能够吐出绿色光芒的神异之兽,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幻想色彩。
“宝几承画控,缤纷交綵袂”两句,更进一步展现了宴会上的奢华与艺术品味。宝几承载着精美的绘画,而“缤續交綵袂”则形容服饰上的华丽刺绣。
紧接着,“花奴卷双袖,俯立前奏技”一句,描写了乐师或宫女在宴会上演奏音乐的情景。他们卷起衣袖,以一种优雅的姿态站在那里,准备开始表演。
“君王顾之笑,轩庑动和气”两句,则表现了皇帝对这场面会的满意与愉悦。他的微笑以及宫殿中流动的和谐气氛,都在营造一种祥和的宴会氛围。
最后,“谁谓一尺素,写遍天上意”一句,则提出了诗人对于艺术的深刻认识。一尺长的绢帛(即细软的丝质画布),竟然能够蕴含并描绘出天地间的万象千态,这是对艺术表现力极致赞美。
“听者定何如,观之犹解秽”两句,则转而提出了听觉与视觉享受之间的差异。即便是在这样的盛宴中,人们对于音乐和绘画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有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聆听,而有的人则更喜欢观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细节的精美描摹,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繁华与艺术成就,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的深刻认识。
有客来从东海湄,笔弄丹青自得师。
囊中二像示我亦草草,我于斯人如见之。
溪翁本丰颔,匏翁故多髭。
有神乃在髭颔外,予尝得之朝省委蛇时,客之此艺何太奇。
客言我先祖,曾荷文皇知。
百年貌得几名士,至今海内声犹驰,不才方愧裘与箕。
今予为亲归,早卧江南野。
有形未能图,有影何须写。
君今传我神,谁谓非我者。
君归海上超世尘,应将此纸持示人。
寻常倘有知我者,谓我今吾真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