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幸初霁,微风犹峭寒。
峰高常带雪,湍杀不成澜。
野鹿含芝过,山鸡隔竹看。
碧桃多半落,若可奈春残。
山雨幸初霁,微风犹峭寒。
峰高常带雪,湍杀不成澜。
野鹿含芝过,山鸡隔竹看。
碧桃多半落,若可奈春残。
这首诗描绘了汤泉亭子周围宁静而清幽的自然景色。首句“山雨幸初霁”,点明了天气刚刚放晴,暗示了之前可能的阴雨天气,为后面的景物描写铺垫了背景。接着,“微风犹峭寒”一句,通过微风和寒意,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新与凉爽。
“峰高常带雪,湍杀不成澜”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山峰之高与常年积雪相联系,同时以湍急的水流与未能形成波澜的状态形成对比,展现了山间水势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的结合。
“野鹿含芝过,山鸡隔竹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动物活动场景,野鹿悠闲地走过,山鸡隔着竹林窥视,增添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这里不仅展现了动物的自由与灵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一句“碧桃多半落,若可奈春残”则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碧桃的花瓣大半已经凋落,预示着春天的结束,给人以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少年独识晁新城,闭门却扫卷旆旌。
胸中自有谈天口,坐却秦军发墨守。
有子不为谋置锥,虹霓吞吐忘寒饥。
端如太史牛马走,严、徐不敢连尻脽。
徘回未用疑相待,枉尺知君有家戒。
避人聊复去瀛洲,伴我真能老淮海。
梦中仇池千仞岩,便欲揽我青霞幨。
且须还家与妇计,我本归路连西南。
老来饮酒无人佐,独看红药倾白堕。
每到平山忆醉翁,悬知他日君思我。
路傍小儿笑相逢,齐歌万事转头空。
赖有风流贤别驾,犹堪十里卷春风。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
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