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文律冠西京,旋筑诗坛按酒兵。
袖手莫轻真将种,致师须得老门生。
明朝郑伯降谁受,昨夜条侯壁已惊。
从此醉翁天下乐,还应一举百觞倾。
君家文律冠西京,旋筑诗坛按酒兵。
袖手莫轻真将种,致师须得老门生。
明朝郑伯降谁受,昨夜条侯壁已惊。
从此醉翁天下乐,还应一举百觞倾。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所作。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赞美某位文人的才华与成就,以及他对朋友的重视和期待。
“君家文律冠西京”,表明对方家族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顶峰,是当时西京地区的佼佼者。这里的“文律”包含了诗歌、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旋筑诗坛按酒兵”,则描绘了一场盛大的文学活动,诗人不仅建起了诗坛,还准备好了宴席,用以招待宾客。在古代文化中,这样的场合常用来评议诗文、交流心得,是文人雅集的重要组成。
“袖手莫轻真将种”,告诫对方不要小看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这里的“真将种”可能指的是那些具有真才实学之辈,而非泛泛之辈。
“致师须得老门生”,则强调要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师或前辈引导。这里的“老门生”很可能是对某位德高望重者的尊称,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传承的重视。
“明朝郑伯降谁受”,提到了历史上的一段故事,即唐代郑伯诲降服吐蕃的事迹。这里通过提及古人的英勇事迹,来映衬现实中人的不易。
“昨夜条侯壁已惊”,则描绘了一场宴席上的壮观,或许是指某种文学或武功的展示,使得在场的人都为之震惊。
“从此醉翁天下乐”,诗人自比为“醉翁”(苏轼有时自称醉翁),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享受和追求,以及文学创作给自己带来的无穷乐趣。
“还应一举百觞倾”,则是诗人希望能够再次举杯,共同庆祝这份喜悦,将酒水倒尽以示豪迈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友人的文学成就和才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期待,展现了苏轼特有的文学风格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