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驿烟庄,一般箫鼓千门沸。
银毯綵幔四围红,漾遍斜桥里。曼衍鱼龙百戏。
闹蛾儿、游童成队。非无粉帕,亦有檀钗,暗中潜坠。
回首春城,上元风景依稀记。
今宵一棹缆烟汀,懒打看灯谜。且引村醪自醉。
枕渔蓑、和愁早睡。迢迢往绪,历历前情,付之流水。
露驿烟庄,一般箫鼓千门沸。
银毯綵幔四围红,漾遍斜桥里。曼衍鱼龙百戏。
闹蛾儿、游童成队。非无粉帕,亦有檀钗,暗中潜坠。
回首春城,上元风景依稀记。
今宵一棹缆烟汀,懒打看灯谜。且引村醪自醉。
枕渔蓑、和愁早睡。迢迢往绪,历历前情,付之流水。
这首《烛影摇红》描绘了丁巳年上元之夜,诗人泊舟河桥所见的一幅生动热闹的节日景象。开篇“露驿烟庄,一般箫鼓千门沸”,以露水沾湿的驿站与烟雾缭绕的村庄为背景,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氛围,千家万户的箫鼓声此起彼伏,展现出节日的热闹与欢腾。
接着,“银毯綵幔四围红,漾遍斜桥里”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夜晚的灯光比作银毯,彩幔则映衬出红色的光芒,这些色彩在斜桥周围荡漾,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视觉效果。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曼衍鱼龙百戏。闹蛾儿、游童成队”描绘了各种杂耍表演的场景,鱼龙舞动,热闹非凡,孩子们也结伴出游,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非无粉帕,亦有檀钗,暗中潜坠”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在欢庆中不经意间遗落的小物件,这些小细节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回首春城,上元风景依稀记”一句,诗人回忆起往昔的上元节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今宵一棹缆烟汀,懒打看灯谜”描述了诗人此刻泊舟河畔,不愿参与猜灯谜游戏,而是选择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与悠闲,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然。
最后,“且引村醪自醉。枕渔蓑、和愁早睡。迢迢往绪,历历前情,付之流水”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希望将过去的思绪与情感都随流水而去,既是对过去的一种释怀,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上元之夜的繁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节日热闹场面的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何处山无九日花,故人相遇即为家。
君方去著风前帽,我已寒如露后葭。
久闭柴门陶岁月,晚凭儿子送生涯。
眼看一树堂堂去,双鬓那能不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