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嫌月照海棠白,花下频将蜡炬催。
竹叶未倾颜已赭,明霞朵朵火中开。
却嫌月照海棠白,花下频将蜡炬催。
竹叶未倾颜已赭,明霞朵朵火中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饮海棠花下的独特体验与情感。首句“却嫌月照海棠白”,以反常的心理活动开始,表达了诗人对月光下海棠过于洁白的不适应,似乎在暗示月光下的景象过于冷清或过于纯净,不符合他此时的心境。接着,“花下频将蜡炬催”一句,通过频繁更换蜡烛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热烈与急切,或许是在寻求一种温暖或是激情的氛围来与海棠花下的静谧形成对比。
“竹叶未倾颜已赭”这一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竹叶未倾”象征饮酒未尽,而“颜已赭”则形象地描绘了饮酒后脸庞泛红的状态,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饮酒时的畅快与豪情。最后,“明霞朵朵火中开”一句,以绚丽的想象结束全诗,将海棠花比作火中的明霞,既赞美了海棠花的美丽,也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热情与激情,仿佛在火焰中绽放的花朵,展现出一种热烈而奔放的生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夜饮海棠花下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揭示,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鱼潜深渊水,鸟巢茂林枝。
潜者忘于渊,洋洋纵尾鳍。
巢者忘于林,飞鸣唯所宜。
庄周叹从容,未免惠子疑。
师旷岂知声,缪以占齐师。
彼各有真乐,果孰得而窥。
陋巷颜氏子,箪瓢甘忍饥。
陶潜怕折腰,素琴弦不施。
其乐可闻欤,夫盖默识之。
非丝亦非竹,且复非蛾眉。
譬如执热者,洒然濯凉飔。
又如渴不禁,快饮清江湄。
当其得意时,何以富贵为。
手舞而足蹈,诚不之自知。
自知犹不可,人胡可度思。
君辟真乐斋,我赋真乐诗。
写诗聊寄意,名斋傥在斯。
置之勿复道,焚香诵楚词。
王母仙桃,亲曾醉、九重春色。
谁信道、鹿衔花去,浪翻鳌阙。
眉锁娇娥山宛转,髻梳堕马云敧侧。
恨风沙、吹透汉宫衣,馀香歇。霓裳散,庭花灭。
昭阳燕,应难说。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
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
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
渊明句法古无有,头上幅巾供漉酒。
李白豪篇惊倒人,举目望天不计斗。
二子风流不可追,公作幽轩为唤回。
长鲸渴兴沉江海,锦囊妙句生风雷。
安得一廛在公侧,时时去作孔融客。
愁肠得酒生和风,也向毫端写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