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之清閟,昌黎所憩,何啻得其细。
三凤之呈瑞,非实不饵,亦姑即其意。
予陋且蔽,尝窃叹喟,谓必见其真与境契,而后可以处绝尘之地。
归而对,出而弃,十寒而一暴,久暌而暂慰,则亦何足以得二者之味。
诗乎竹乎,予将求其所以无愧。
此君之清閟,昌黎所憩,何啻得其细。
三凤之呈瑞,非实不饵,亦姑即其意。
予陋且蔽,尝窃叹喟,谓必见其真与境契,而后可以处绝尘之地。
归而对,出而弃,十寒而一暴,久暌而暂慰,则亦何足以得二者之味。
诗乎竹乎,予将求其所以无愧。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崇尚竹子品格的赞美。"此君之清閟","此君"是对竹子的尊称,"清閟"则形容竹子的清高静谧,薛道祖的居所因此得名,暗示了主人的高尚情操。"昌黎所憩",指的是韩愈,他以竹自比,表明对竹子的敬仰。"非实不饵,亦姑即其意",意指竹子不为世俗所诱,仅取其精神,暗寓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岳珂自谦为"陋且蔽",但他深感只有真正理解和体验竹子的真谛,才能在尘世中保持高洁。他描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竹子的亲近和疏离,"十寒而一暴,久暌而暂慰",表达出对竹子精神的向往和偶尔的慰藉。最后,岳珂以"诗乎竹乎,予将求其所以无愧"作结,表示自己将努力追求像竹子一样无愧于心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薛道祖的居所和对竹子的感悟,展现了岳珂对于人格修养和超然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竹子这种高尚品质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