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草长郁崷崒,俯仰萧森蔽云日。
于菟一啸谷风生,举头为城须为戟。
藜蒿不采中梁柱,雉兔獐猿亦蕃息。
它山岂无三万仞,跛䍧直上无难色。
朝游刍牧行苇尽,暮投斤斧千林赤。
乃知鸟兽有折冲,不独鸷翰空累百。
何人写此出林态,岩电耽耽气深寂。
书堂高挂走螭魅,不怒而威如有德。
流传影象一如此,大胜留皮配圭璧。
古来真虎不易逢,仆姑误没南山石。
山深草长郁崷崒,俯仰萧森蔽云日。
于菟一啸谷风生,举头为城须为戟。
藜蒿不采中梁柱,雉兔獐猿亦蕃息。
它山岂无三万仞,跛䍧直上无难色。
朝游刍牧行苇尽,暮投斤斧千林赤。
乃知鸟兽有折冲,不独鸷翰空累百。
何人写此出林态,岩电耽耽气深寂。
书堂高挂走螭魅,不怒而威如有德。
流传影象一如此,大胜留皮配圭璧。
古来真虎不易逢,仆姑误没南山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虎图,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动物生态,展现了虎的威猛与自由。诗中以“山深草长郁崷崒”开篇,描绘了深山密林的壮丽景象,草木茂盛,遮天蔽日,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俯仰萧森蔽云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广阔与深远,仿佛连云日都被遮挡。
“于菟一啸谷风生,举头为城须为戟”两句,通过虎的一声咆哮,不仅让山谷中的风为之震动,更形象地表现了虎的威严与力量,仿佛其抬头即能化身为坚固的城墙或锐利的武器,展现出虎的勇猛与不可侵犯。
“藜蒿不采中梁柱,雉兔獐猿亦蕃息”则通过描述虎在自然界的统治地位,暗示其对生态平衡的维护作用,藜蒿不被采摘,各种小动物得以繁衍生息,形成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它山岂无三万仞,跛䍧直上无难色”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虎的形象与高山峻岭相联系,进一步强化了虎的勇猛与无所畏惧的精神。
“朝游刍牧行苇尽,暮投斤斧千林赤”描绘了虎在一天中的活动轨迹,从清晨到傍晚,虎在广阔的森林中自由穿梭,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适应力。
“乃知鸟兽有折冲,不独鸷翰空累百”通过类比,指出虎不仅以其力量征服,也以其智慧和策略取胜,不单是武力的象征。
“何人写此出林态,岩电耽耽气深寂”赞美了画师或诗人能够捕捉并表达出虎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状态,岩电般的凝重与寂静中透露出虎的威严与神秘。
“书堂高挂走螭魅,不怒而威如有德”形容画作或诗文悬挂于高处,即使不言不语,也能震慑鬼神,显示出作品的崇高与庄严。
“流传影象一如此,大胜留皮配圭璧”表达了对作品艺术价值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影响力远超实物,如同珍贵的玉璧一样,具有无价之宝的地位。
最后,“古来真虎不易逢,仆姑误没南山石”以历史的角度,感叹真正的猛虎难得一见,而这里的“仆姑”可能是指误入歧途的人,暗含着对真正英雄或杰出人物的渴望与敬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虎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更蕴含了对勇猛、智慧、力量与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作品超越物质价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