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无穷事,虚堂秋夜深。
松低半窗月,山静数家砧。
老鹤同幽意,寒螀伴苦吟。
百年儿女计,谁识尚平心。
伏枕无穷事,虚堂秋夜深。
松低半窗月,山静数家砧。
老鹤同幽意,寒螀伴苦吟。
百年儿女计,谁识尚平心。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伏枕》,描绘了诗人卧病在床时的夜晚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伏枕无穷事”,表达了诗人病中思绪万千,难以排解的烦忧。接着,“虚堂秋夜深”渲染出寂静而深沉的秋夜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
“松低半窗月”通过描绘松树与月光的互动,暗示时光流转,也寓含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而“山静数家砧”则以远处传来的砧声,勾勒出山村的宁静生活,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老鹤同幽意”借老鹤的形象,寄托诗人超然物外的幽深情怀,与“寒螀伴苦吟”形成对比,蝉鸣与鹤鸣交织,增添了诗境的凄清。最后,“百年儿女计,谁识尚平心”揭示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和儿女情长的淡泊态度,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平静之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病榻上的内心世界,既有深沉的孤独感,又有超脱的哲思,体现了谢榛诗歌的独特风格。
天子真,伶人假,百战功成李天下。
天子假,伶人真,草草登场了一身。
朝筑受禅台,暮改击鞠地,傀儡衣冠本儿戏。
镜新磨使天下光,郭门高贻天下殃。
愁台一登俄下场,黎园乐器充黄肠。
天子亦伶人,伶人亦天子,假假真真一而已。
君不见,黄袍加身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