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楫滩头宿,滩声彻夜喧。
水舂随断岸,渔火照孤村。
月满秋光半,更深露气寒。
推篷怜对影,凉籁起高原。
住楫滩头宿,滩声彻夜喧。
水舂随断岸,渔火照孤村。
月满秋光半,更深露气寒。
推篷怜对影,凉籁起高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建溪边泊舟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下的江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
首联“住楫滩头宿,滩声彻夜喧”,开篇即以“住楫”点明泊舟之状,“滩头宿”则暗示了夜泊的场景。滩声“彻夜喧”,既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深沉,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波澜不惊,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颔联“水舂随断岸,渔火照孤村”,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景象。水舂,可能是指水力驱动的石磨,象征着生活的劳作与忙碌;“随断岸”则描绘了水流沿着崎岖的河岸流淌的动态美。而“渔火照孤村”,则以一束微弱的光芒照亮了远处的村落,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意境。
颈联“月满秋光半,更深露气寒”,将画面推向高潮。月光洒满半空,秋色与月光交织,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随着夜深,露气渐浓,寒意袭人,这种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被诗人敏锐捕捉,融入诗中,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
尾联“推篷怜对影,凉籁起高原”,收束全诗,情感饱满。诗人推开船篷,欣赏着自己的倒影,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流露出一种自我反思与内心平静的情感。而“凉籁起高原”,则以风声起于高处,呼应了前文的“更深露气寒”,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凉意与宁静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明月之夜的静美与深邃,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世界。
秋风洞庭波,霜落洲渚出。
黄芦半倾倒,江树无复色。
独馀千木奴,后皇所嘉植。
芳辛有馀味,不减玉斝沥。
可令披黄苞,以甘授欢伯。
酿成无边春,吞此云梦泽。
犹持陶家轮,断取李衡宅。
纳之瓮盎中,未觉宇宙窄。
方当玉腴熟,溜溜糟床滴。
尚带含霜容,未饮香满室。
味夺桑落醇,色轻蒲萄碧。
夷考无前闻,畴能妙仪狄。
流传自王家,遗法后世得。
不宜博凉州,时可饷宾客。
辍餐茗战罢,持用解水厄。
蜀人工词赋,作者司马扬。
其声中律吕,今有房中章。
顾尝评笔力,盖可补诗亡。
追思每叹息,浩歌徒慨慷。
虽无铜水池,想见金芝芳。
属此乐大予,遍之署清商。
是邦故俎豆,夫岂数乐浪。
能唱襄阳曲,不减大堤倡。
助我饮在泮,惭君并游梁。
临波揽芙蓉,翠叶以为觞。
酌酒满贮之,如挹白露光。
放杯且勿遽,更当谋乐方。
左右嗟未省,旁观犹堵墙。
薄薄酒,胜斋蔬。粗粗布,胜无襦。丑妻恶妾胜鳏孤。
叱涂呵道驱高车,何如醉归连臂行相扶。
巍冠束带商唐虞,何如北窗散发拥腹千爬梳。
金樽瓦盆酒如一,食芹差可无彫胡。
名尧字孔相号呼,百年蝼蚁同丘墟。
朝为卿相暮匹夫,青黄蚤失沟中枯。
锥利未必贤椎愚,左圆右方徒区区。
不如浊酒三杯对丑妇,荆钗布裙相媚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