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愧修途烦仆马,忽投幽寺息尘埃。
杜门只影惟便静,览镜双眉未忍开。
春色更兼山色好,雨声常带竹声来。
呼童起视榼中物,为尔愚翁进一杯。
正愧修途烦仆马,忽投幽寺息尘埃。
杜门只影惟便静,览镜双眉未忍开。
春色更兼山色好,雨声常带竹声来。
呼童起视榼中物,为尔愚翁进一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初至法会》,描绘了诗人旅途劳顿后,突然在一座幽静寺庙中找到安宁的场景。首句“正愧修途烦仆马”表达了诗人对于长途跋涉的疲惫和对仆从马匹的感激。接着,“忽投幽寺息尘埃”写出了他进入寺庙,暂离尘世喧嚣的欣喜。
“杜门只影惟便静”描述诗人闭门独处,享受这份宁静,连照镜子时都因心情复杂而眉头紧锁。接下来两句“春色更兼山色好,雨声常带竹声来”,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色和雨打竹叶的声音,进一步渲染出寺庙环境的清幽与宁和。
最后,诗人唤来童子查看酒壶中的佳酿,决定为这难得的静谧时光,为自己斟上一杯,表达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深深喜爱。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劳顿到心灵净化的过程,以及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
奇哉王右军,下笔若神圣。
长戈与伏弩,无不从号令。
贤豪虽林立,帖敛孰敢竞。
师徒气扬扬,龙虎旗正正。
胜声塞宇宙,自昔无此盛。
赫赫犹至今,琐琐曷云并。
崇崇中秘书,济济士游泳。
墨宝收盈厨,来观遇已横。
始知前人迹,镌多自失劲。
纸素傥未坏,万古传莫竟。
一从归人间,梦寐不能更。
但愧将短才,辄尔接高咏。
何羞赵壹穷,自有钟嵘评。
尝闻曹将军,尚谙赋竞病。
我生群俊末,贫贱亦足庆。
文成终愧君,铅刀值枯梗。
清明池馆,芳菲渐晚,晴香满架笼永昼。
翠拥柔条,玉铺繁蕊,袅袅舞低襟袖。
秀蓓凝浩露,疑挂六铢衣绉。
檀点芳心,体薰清馥,粉容宜捻春风手。
肯与芝兰共嗅。
向夜阑凝月,洞户花、别是素芳依旧。
剪取长梢,青蛟喷雪,挽住晓云争秀。
楼上人未去,常恐风欺雨瘦。
红绡收取,举觞犹喜,窨得醺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