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据胡床,久而愈芳。默亡痕黑白,贫不觉苍黄。
住无相兮龟之藏,行无章兮鸟之翔。
月烂烂而鱼吞光,华菲菲而蜂采香。
相随来也,触处堂堂。
静据胡床,久而愈芳。默亡痕黑白,贫不觉苍黄。
住无相兮龟之藏,行无章兮鸟之翔。
月烂烂而鱼吞光,华菲菲而蜂采香。
相随来也,触处堂堂。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系列中的第三十八首。诗人以静坐胡床的禅修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久而愈芳",象征着修行者的心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纯净深沉。"默亡痕黑白,贫不觉苍黄",表达了禅者的内心世界超越了世俗的色彩和贫富观念,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住无相兮龟之藏,行无章兮鸟之翔",运用比喻,形容禅者的行动如龟潜藏、鸟自在,无拘无束,自在无碍。"月烂烂而鱼吞光,华菲菲而蜂采香",进一步描绘出夜晚月色明亮,鱼儿仿佛能吸收月光,花香四溢,蜜蜂忙碌采蜜的生动画面,寓言般地体现了禅者的内在洞察力和对生活的敏锐感知。
最后两句"相随来也,触处堂堂",表达了禅者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保持内心的广大和光明,展现出一种堂堂正气。整体上,这首诗以禅修生活为载体,传达了禅宗崇尚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来饶信吏,爱宝袭侈越。
莫买冰玉盘,苍山斲明月。
明月有时生,穷岩有时竭。
君常抱清节,历职老无阙。
与我年齿同,独未变华发。
又为江外行,画舸羡明发。
酣酣道旁杏,戢戢垄上柏。
不知烟火禁,但感风露易。
开关扫墓隧,向树系车轭。
洒泪有馀悲,麒麟高几尺。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
忧来唯觉衰,可验唯齿牙。
动摇有三四,妨咀连左车。
发亦足惊疏,疏疏点霜华。
乃思平生游,但恨江路赊。
安得一见之,煮泉相与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