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清光,照人孤影,不向那年亭畔。
云凉荔浦,叶落兰汀,望断洞庭波满。
十载对酒当歌,美景良辰,等闲都换。
姮娥有恨,离人无语,绕栏千遍。
长记得,擪笛楼边,吹箫桥侧,低傍彩罗纨扇。
针穿几度,眼底晶帘,便比广寒都远。
寂历关山,著我白露空庭,黄昏孤甲,拌今宵为汝,坐看河低斗转。
底事清光,照人孤影,不向那年亭畔。
云凉荔浦,叶落兰汀,望断洞庭波满。
十载对酒当歌,美景良辰,等闲都换。
姮娥有恨,离人无语,绕栏千遍。
长记得,擪笛楼边,吹箫桥侧,低傍彩罗纨扇。
针穿几度,眼底晶帘,便比广寒都远。
寂历关山,著我白露空庭,黄昏孤甲,拌今宵为汝,坐看河低斗转。
这首词以秋月为引线,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沉的画面。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月光、云雾、荔枝、兰草、洞庭湖、嫦娥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幽静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底事清光”,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对月光的思考,引发读者的遐想。接下来,“照人孤影”、“云凉荔浦”、“叶落兰汀”等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自然之美的场景中。尤其是“望断洞庭波满”,一句,不仅展现了广阔的湖面,更蕴含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期盼。
“十载对酒当歌,美景良辰,等闲都换。”这一段,词人回忆过去,感叹时光易逝,美好的事物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增添了词作的情感深度。
“姮娥有恨,离人无语,绕栏千遍。”这里,词人借嫦娥的形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同时,通过“离人无语”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长记得,擪笛楼边,吹箫桥侧,低傍彩罗纨扇。”这一部分,词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刻,如在楼边吹笛、桥上吹箫,以及与心爱之人共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幸福时光的怀念。
“针穿几度,眼底晶帘,便比广寒都远。”这一句,词人将眼前的景象与传说中的广寒宫相比较,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
最后,“寂历关山,著我白露空庭,黄昏孤甲,拌今宵为汝,坐看河低斗转。”词人以“寂历关山”、“白露空庭”、“黄昏孤甲”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孤独而寂静的画面,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月夜美景的欣赏。整个词作在情感的表达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一丝期待,情感丰富而深邃。
孤笠与闲云,随遇众山活。
出郭五里余,泼眼青到骨。
李相思家山,愁心渺天末。
鞭我入山心,携我住山褐。
一上到绝顶,神清天宇豁。
始知险如夷,有路得上逵。
空碧虽非家,坐卧信可悦。
东望东海头,西望五湖出。
云霞入衣袂,衾枕生日月。
攀历岂谓高,已觉尘境绝。
圣人乃希天,万象咸就列。
蹉跎复蹉跎,夜坛情磬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