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脩。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脩。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五)秦始皇驰道通吴城》。诗人通过对秦始皇观沧海的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帝王的豪迈与衰败的对比。"劳人何得脩"一句,暗含对历史长河中普通人命运的感慨,即使秦帝曾有雄心壮志,如今也只是石桥残破,驰道上鹿麋游走,车辙淹没,马迹难寻。"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更是点出秦始皇陵的荒凉,昔日的奢华已成过眼云烟,只剩下永恒的陵墓作为历史的见证。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历史沧桑感。
十五能文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
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惹洛阳尘。
南路蹉跎客未回,常嗟物候暗相催。
四时不变江头草,十月先开岭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