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屏春晓露珠稀,地尽南天草木葳。
石角柳芽风不到,小窗梅绽雨初微。
身随玉液寻仙侣,手捻沉香事小妃。
碧草远郊人寂处,开帘唯见燕双归。
绿屏春晓露珠稀,地尽南天草木葳。
石角柳芽风不到,小窗梅绽雨初微。
身随玉液寻仙侣,手捻沉香事小妃。
碧草远郊人寂处,开帘唯见燕双归。
这首《春楼》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意盎然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的交织。
首句“绿屏春晓露珠稀”,以“绿屏”比喻春日清晨的翠绿景致,而“露珠稀”则暗示了清晨的清新与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地尽南天草木葳”一句,通过“地尽南天”展现广阔无垠的视野,而“草木葳”则生动描绘了草木繁茂、生机勃勃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石角柳芽风不到,小窗梅绽雨初微”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以“石角柳芽”与“风不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与柳芽的娇嫩;后句则以“小窗梅绽”与“雨初微”相映成趣,展现了梅花在细雨中的绽放之美,同时也暗示了春雨的轻柔与滋润。
“身随玉液寻仙侣,手捻沉香事小妃”两句,转而描写人物活动,通过“身随玉液”与“手捻沉香”两个细节,展现了人物在春日的美好时光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享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内心情感的细腻体验。
“碧草远郊人寂处,开帘唯见燕双归”结尾两句,以“碧草远郊”与“人寂处”描绘出一片宁静开阔的景象,而“开帘唯见燕双归”则以燕子的归来作为收尾,既呼应了开头的静谧,也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给人以温暖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人物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生活情趣的品味与享受。
簌簌窗前蚕食叶,知是尖风又吹雪。
烟消榾柮地炉寒,兀坐书空正愁绝。
后园脩竹委长身,戛戛声中都压折。
幽禽冻杀不知数,猛虎深林踪迹灭。
海底灵鳌亦伏藏,纵有长竿孰能掣。
冻芽满地未穿土,安得盈筐供采缬。
呼舟策蹇亦何事,来往搜奇徒屑屑。
人生有酒但宜醉,回首光阴真一瞥。
仰面呜呜双耳热,功名富贵吾何说。
只恐诗成不著题,铸错难聚九州铁。
五鼓紞如天欲曙,喧传五马朝天去。
朱轓皂盖引双旌,逸气摩空更轩翥。
文章太守真奇才,元驱五马从天来。
霜蹄二十起云雾,遥遥复上黄金台。
黄金台高几千尺,凤阁龙楼绚晴日。
台边五马系三花,入觐天颜述臣职。
年来善政满四方,口碑载道声洋洋。
赐金增秩荷殊宠,永兴山水皆辉光。
知君此去追前烈,鼎鼐盐梅待调燮。
古来郡守作三公,努力功名趁头黑。
隐隐疏钟出林杪,杜鹃啼血韶光老。
西楼残月坠咸池,香雾空濛六宫晓。
绿槐满院结春阴,锦屏银烛高堂深。
鸳鸯不暖红窗梦,虹壶玉漏声沈沈。
起来无事偏萧索,料峭东风越罗薄。
笑语丫鬟捲绣帘,一庭红雨桃花落。
周王自东迁,龙虎争啖噬。
万国交锋铦,流血奔川逝。
皇天为低昂,四海看轩轾。
强嬴下崤函,骈首就烹殪。
是时智谋士,举策无遗秘。
投足重于山,奋舌长如臂。
败亡竟无救,何贵称材技。
掩卷忽长嗟,扬汤难止沸。
士苟丁其间,医国抱宏志。
若复甘弃捐,苍生何所恃。
请焚诸方书,拜领名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