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春误入桃源洞。草草幽欢聊与共。
牢笼风月此时情,做造溪山今夜梦。
柳蹊未放金丝弄。梅径已经香雪冻。
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驼得动。
寻春误入桃源洞。草草幽欢聊与共。
牢笼风月此时情,做造溪山今夜梦。
柳蹊未放金丝弄。梅径已经香雪冻。
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驼得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孝友的作品,名为《木兰花·玉楼春(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描绘与向往,以及对某种情感或物欲的迷离与追求。
“寻春误入桃源洞”,这一句直接设定了诗歌的情境,诗人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不小心进入了一个如同桃花源般美丽而隔绝的世界。这里的桃源洞,是对理想化、乌托邦式生活的一种向往。
“草草幽欢聊与共”,诗人在这个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难得的愉悦和满足,与大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亲密的交流。
接下来的“牢笼风月此时情,做造溪山今夜梦”,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美好情境的珍惜,以及将这种美好化作梦境以便永恒保存。
“柳蹊未放金丝弄”,在这里,柳树上的细长枝条尚未完全展开,而金色的丝线般的春光却已经开始在空中嬉戏。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景色中的柔和与活力。
“梅径已经香雪冻”,诗人继续用意象丰富的语言,描述梅花小径上已经弥漫着清甜的香气,而那未融化的雪则像是被这香气凝固了。这里梅花与尚未消融的雪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春日氛围。
最后两句“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驼得动”,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的依恋,以及面对即将离开这种美好的自然环境时的心情。这里的“春愁离恨”是对春天难以长留和即将告别美好景色的哀伤,而“不信马儿驼得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不得不离开这一切的无奈与抗拒。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纯净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与理想差距时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