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城南路,对绕堤深柳,垂荫天窄。
散麴芳悰,怕东风飏起,几丝愁碧。雾眼花光隔。
任叶底、乱莺梭织。
背画阑、影落平芜,遥揖翠微山色。水侧。凭高望日。
问残酒催醒,何处羌笛。
门巷依然,叹兰丛露冷,枣林香寂。梁杏春无迹。
剩幕燕、飘零如客。问晓风、夜月徘徊,几人鬓白。
驻马城南路,对绕堤深柳,垂荫天窄。
散麴芳悰,怕东风飏起,几丝愁碧。雾眼花光隔。
任叶底、乱莺梭织。
背画阑、影落平芜,遥揖翠微山色。水侧。凭高望日。
问残酒催醒,何处羌笛。
门巷依然,叹兰丛露冷,枣林香寂。梁杏春无迹。
剩幕燕、飘零如客。问晓风、夜月徘徊,几人鬓白。
这首《曲游春》是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日游赏的生动画面。
开篇“驻马城南路”,点明地点,以行人的视角展开。接着“对绕堤深柳,垂荫天窄”,描绘了柳树环绕河堤,浓密的柳荫遮蔽了天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压抑的氛围。“散麴芳悰,怕东风飏起,几丝愁碧”则通过春风拂过,柳絮飘飞,引发淡淡的忧愁情绪,将春天的生机与人的思绪巧妙结合。
“雾眼花光隔”,雾气中的花朵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朦胧美。“任叶底、乱莺梭织”,在柳叶下,群莺穿梭,热闹非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背画阑、影落平芜,遥揖翠微山色”,描绘了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影子落在广阔的草地上,远处的山色如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接下来,“水侧。凭高望日”,站在水边高处,眺望日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问残酒催醒,何处羌笛”,借酒醒后的疑惑,引出羌笛声的悠扬,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门巷依然,叹兰丛露冷,枣林香寂”,虽是旧地重游,但物是人非,兰丛露冷,枣林香寂,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最后,“梁杏春无迹”,杏花已落,春天的痕迹消失,暗示时光流逝。“剩幕燕、飘零如客”,燕子如同漂泊的旅人,四处飞翔,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问晓风、夜月徘徊,几人鬓白”,在晨风与月光的陪伴下,思考着岁月的流转,感叹有多少人已两鬓斑白,增添了时间的厚重感和人生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游赏的场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上书请剑人未复,开口荐贤君又行。
堂上伊优笑绝倒,纷纷去国皆狂生。
搢绅敢言似庆历,风俗渐美如东京。
手揩老眼看除目,一迁一去知谁荣。
南昌别驾亦不恶,三王高阁寻宗盟。
吴江漫漫楚天阔,羡君一叶春舟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