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烟清窅绕匡床,坐对高帘竹尾长。
破寂独携书作枕,避人时托睡为乡。
酒杯在侧常如醉,菊本无花已自香。
卧久暗消秋一半,始知今日是重阳。
茶烟清窅绕匡床,坐对高帘竹尾长。
破寂独携书作枕,避人时托睡为乡。
酒杯在侧常如醉,菊本无花已自香。
卧久暗消秋一半,始知今日是重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中之人,于重阳佳节之际,卧床静思的情景。首句“茶烟清窅绕匡床”,以茶烟袅袅,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病榻之上,茶香与烟雾交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坐对高帘竹尾长”一句,通过描述高高的窗帘和长长的竹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谧与幽深的感觉。
“破寂独携书作枕,避人时托睡为乡”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病中人的孤独与逃避现实的心态。他独自携书相伴,试图在书中寻找慰藉,而“避人时托睡为乡”则暗示了他渴望逃避现实世界,将梦境作为心灵的避难所。
“酒杯在侧常如醉,菊本无花已自香”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酒杯虽在身边,但病中之人却如同醉酒般无力,无法真正享受其醇香。而菊花虽未开花,却自有一种清雅之香,象征着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内心的高洁与淡泊。
最后,“卧久暗消秋一半,始知今日是重阳”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特殊意义。长时间的卧病使得秋天的一半时光悄然逝去,直到意识到今日是重阳节,才恍然发现时间的匆匆与生活的不易。整首诗通过对病中生活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节气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
我行趋而东,朝晖射我西。
群峰侧面出,云气高不低。
其下覆松栝,寒重翠屡迷。
残雪时一片,皎若孤鹤栖。
茅屋四五家,樵汲相提携。
风吹斧声堕,林束炊烟齐。
不谓塞上山,有此物外蹊。
冥冥若相系,迹往神为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