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随波荡,金石止不流。
奇文中有骨,耻与世沈浮。
精意渺六合,真气横九州。
敛之行墨间,融结为珠镠。
君看周秦制,历劫乃常留。
士无不朽志,安用文章求。
万物随波荡,金石止不流。
奇文中有骨,耻与世沈浮。
精意渺六合,真气横九州。
敛之行墨间,融结为珠镠。
君看周秦制,历劫乃常留。
士无不朽志,安用文章求。
这首清代赵铭的《杂诗(其二)》以物起兴,通过描绘万物随波逐流而金石坚守本性的对比,展现出诗人独特的价值取向。"奇文中有骨"四句,强调了作品内在的坚韧精神和独立品格,不愿随世俗浮沉,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精意渺六合,真气横九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将个人的精神性格提升到宇宙六合、天地九州的宏大背景中,显示出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磅礴的气势。
"敛之行墨间,融结为珠镠"则描绘了诗人如何将这些深意融入文字之中,如同珍珠般珍贵,凝聚成不朽的艺术结晶。
最后,诗人以历史为例,指出周秦时代的制度虽历经劫难仍得以留存,以此寄寓士人应有坚定的志向,文章并非追求名利的工具,而是承载精神寄托的载体。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赵铭在诗歌创作中对于道德操守和个人理想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