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律师归婺州》
《送律师归婺州》全文
唐 / 张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京中开讲已多时,曾作坛头證戒师。

归到双溪桥北寺,乡僧争就学威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hīguīzhōu
táng / zhāng

jīngzhōngkāijiǎngduōshícéngzuòtántóuzhèngjièshī

guīdàoshuāngqiáoběixiāngsēngzhēngjiùxuéwēi

注释
京中:京城。
开讲:开始讲课。
已多时:已经很久。
曾:曾经。
作:担任。
坛头:讲坛上的领导或主持人。
證戒师:戒律导师。
归到:回到。
双溪桥:地名,可能有一条双溪流经的桥。
桥北寺:桥北的寺庙。
乡僧:乡村的僧人。
争就:争相靠近、前来。
学威仪:学习礼仪风范。
翻译
京城中的讲座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我曾在那里担任过坛头戒师。
回到双溪桥北的那座寺庙,乡间的僧侣们都争着来学习我的仪态举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名为《送律师归婺州》。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法修持的尊重,以及对友情的深厚。

"京中开讲已多时,曾作坛头證戒师。"

这两句描绘了律师在京城内广泛传授佛法,长时间以来都在为僧众证道、解惑。律师不仅是佛学的传播者,更是在寺院中主持仪式和教育弟子的重要人物。

"归到双溪桥北寺,乡僧争就学威仪。"

诗人继续描写律师回到位于双溪桥北的寺庙,引起了本地僧众的广泛关注,他们纷纷前来学习律师的威仪和佛教礼仪。这不仅体现了律师在佛法修持上的权威,也映射出乡僧对正统佛法实践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佛教文化的一隅,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与被送离之人的深厚情谊。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
朝代:唐   字:文昌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生辰:约767~约830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猜你喜欢

予昔作《壶中九华》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

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

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

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

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

(0)

闻林夫当自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屦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0)

赠孙莘老七绝·其四

夜桥灯火照溪明,欲放扁舟取次行。

暂借官奴遣吹笛,明朝新月到三更。

(0)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十六石榴

风流意不尽,独自送残芳。

色作裙腰染,名随酒盏狂。

(0)

榕树

直不为楹圜不轮,斧斤亦复赦渠薪。

数株连碧真成菌,一胫空肥总是筋。

(0)

舟过大通镇

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

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

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