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曾约老渔翁,为伴玄真白浪中。
龟枕网帘凉梦熟,洞庭春色岂无功。
月明曾约老渔翁,为伴玄真白浪中。
龟枕网帘凉梦熟,洞庭春色岂无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月夜渔舟图景。诗人以“月明曾约老渔翁”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神秘与和谐的夜晚,月光如水,渔翁相伴,共同徜徉在玄真(即道家仙境)般的白浪之中。画面中,“龟枕网帘凉梦熟”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渔翁在月光下,以龟壳为枕,网帘遮挡,享受着清凉梦境的悠闲生活状态。这种生活不仅充满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更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哲学。
“洞庭春色岂无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洞庭湖畔的春色,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美景,更是滋养心灵、赋予生活意义的力量。这句话暗示了诗人认为,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美,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东门祖帐何骈阗,绣衣使者发汝川。
星轺未远竹坡侧,风采已驰梅岭边。
潢池带刀吾赤子,威信凭渠半幅纸。
寸兵尺铁曾不烦,坐令悔悟安田里。
化顽一日归吾仁,此特细事胡足云。
频年惨惨楚氛恶,旱潦呼天天莫闻。
民须粒食瓶无粟,非公谁救沟壑辱。
倾囷倒廪不遐遗,十一州人均谷腹。
安得天下使者心公心,尽变愁叹为讴吟。
君不见乡来使蜀韩忠献,起危饥民七百万。
又不见傅公拥节京西时,狱讼不苛传经典。
公今阴德能穹崇,活人手段如两翁。
于嗟活人手段如两翁,名位它日将无同。
疏云萦碧岫。带晚日摇光,半江寒皱。
越溪近远,空频向、过雁风边回首。酸心一缕。
念水北、寻芳归后。
轻醉醒、堤月笼沙,鞍松宝轮飞骤。
秦楼屡约芳春,记扇背题诗,帕罗沾酒。瘦愁易就。
因惊断、梦里桃源难又。临风话旧。
想日暮、梅花孤瘦。还静倚、修竹相思,盈盈翠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