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苦贫於学,学富徒劳已。
岂苦贫於财,不言无与有。
伊余亦患贫,贫於得吉士。
蒐罗胜辜㩁,惟患不足耳。
大选讵可废,旁求出无已。
或则诿不知,旷官岂其理。
此贫鹊岂医,其难尧伊始。
不苦贫於学,学富徒劳已。
岂苦贫於财,不言无与有。
伊余亦患贫,贫於得吉士。
蒐罗胜辜㩁,惟患不足耳。
大选讵可废,旁求出无已。
或则诿不知,旷官岂其理。
此贫鹊岂医,其难尧伊始。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戏咏贫》。诗中探讨了贫穷的不同层面和对人的影响。
首句“不苦贫於学,学富徒劳已”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态度,认为贫穷在学习上并非不可承受,但若只是空有学问而无法应用,则是徒劳无功。接下来,“岂苦贫於财,不言无与有”则从财富的角度出发,指出贫穷并非仅限于物质匮乏,更在于是否能拥有满足心灵的东西。
“伊余亦患贫,贫於得吉士”表明诗人自己也担忧贫穷,但更担忧的是无法得到贤才的陪伴。接着“蒐罗胜辜㩁,惟患不足耳”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担心自己无法收集到足够的人才来辅助自己。
“大选讵可废,旁求出无已”说明在选拔人才时不能放弃,即使遍寻也不应停止。然而,“或则诿不知,旷官岂其理”批评了一些人因为无知而推卸责任,荒废职位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最后,“此贫鹊岂医,其难尧伊始”以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贫穷问题比作无法治愈的疾病,暗示解决贫穷问题的难度,就像治理国家之初的困难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形式的贫穷,以及对人才和治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南州怪石如奇士,士有好奇心欲醉。
平生两膝不识地,石也受之无愧色。
著袍拥笏当石前,礼而不荅貌益虔。
呼为石丈丈不语,回视诸峰尽儿女。
当时观者笑且嗔,眼中见石不见人。
嗟君好洁已成癖,无乃冠屦沾泥尘。
古来玩物必丧志,况尔物役忘其身。
惟石岩岩瞻赫赫,一州虽小宁无民。
宋家只合米博士,谁遣出刺无为军。
君不见汉家留侯拜黄石,石亦可拜不可昵。
千载英风石并高,犹怜误落神仙迹。
旧恨千秋永,新昌两度妍。
望帏神黯尔,举爵泪潸然。
儿辈临祥禫,予心警岁年。
重翻孙楚什,不忍读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