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刘彦采观雪之句》
《次韵刘彦采观雪之句》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朔风吹空林,眇眇无因依。

但有西北云,冉冉东南飞。

须臾层阴合,惨淡周八维。

冻雨不流渊,飞花舞妍姿。

翳空乍灭没,散影还参差。

万点随飘零,百嘉潜润滋。

徘徊瞻咏久,默识造化机。

上寒下必温,欲积无根基。

渐看谷树变,稍觉丛篁低。

皓然遂同色,宇宙乃尔奇。

繁华改新观,凛冽忘前悲。

摛章愧佳友,伫立迎寒吹。

感此节物好,叹息今何时。

当念长江北,铁马纷交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与深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和谐。开篇“朔风吹空林,眇眇无因依”描绘了寒冷的北风中,空旷的树林显得孤独而渺小,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但有西北云,冉冉东南飞”则通过云彩的动态变化,暗示了天气即将发生变化,预示着雪的到来。

“须臾层阴合,惨淡周八维”描述了乌云密布,覆盖了整个天空,天地间一片昏暗。紧接着,“冻雨不流渊,飞花舞妍姿”将雨与雪花并提,既表现了雨的寒冷,也描绘了雪花在空中轻盈飞舞的美丽景象。诗人运用“翳空乍灭没,散影还参差”来表现雪花在空中忽隐忽现、错落有致的动态美。

“万点随飘零,百嘉潜润滋”则从宏观角度描绘了雪花纷纷扬扬,滋润万物的场景。诗人通过“徘徊瞻咏久,默识造化机”表达了对自然界神奇力量的敬畏与赞美。接下来的几句“上寒下必温,欲积无根基”则蕴含了自然界中冷暖相济、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

“渐看谷树变,稍觉丛篁低”描绘了雪后景色的变化,树木被雪覆盖,竹丛似乎也低垂下来,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美。最后,“皓然遂同色,宇宙乃尔奇”强调了雪后的世界一片洁白,宇宙因此而显得格外奇妙。

“繁华改新观,凛冽忘前悲”则表达了诗人面对雪后新景象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过去悲伤的遗忘。结尾“摛章愧佳友,伫立迎寒吹”表达了诗人对能够与好友一同欣赏如此美景的感激与期待。“感此节物好,叹息今何时”则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雪景的壮丽与和谐,更蕴含了对自然、生命、时间等深刻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与深情赞美。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访朱月峰不值

见说携琴去,西风半日程。

云留秋渡冷,月过别峰明。

落叶惊疏鬓,黄花照澹情。

思君不能寐,一雁叫深更。

(0)

秋日含山道中回寄历阳希然山人

村落人家总入诗,下驴盘薄立多时。

霜陂一掬清于鉴,漱著牙根便忆归。

(0)

盱眙山寺

下傍盱眙县,山崖露寺门。

疏钟过淮口,一径入云根。

竹老生虚籁,池清见古源。

高僧拂经榻,茶话到黄昏。

(0)

李翰林寄松扇及诗乃答之

编松为箑寄山中,兼得紫微诗一通。

入手凉生殊自慰,耳频长听隐居风。

(0)

梁民曹以二首为小园木香光宠次韵抒谢·其一

春风珠幰走青虬,清夜西园谁共游。

十里水边浑似雪,唤船应是误王猷。

(0)

送真歇禅师

我与真歇师,同年五十八。

对之意颓然,百事付华发。

买舟系篱傍,一日来告别。

挽之不肯留,径山演法切。

佛法果何如,请师为指诀。

俯首无一言,苦欲相泯灭。

余漫述所闻,此法本无缺。

山河连大地,鸟兽暨鱼鳖。

微至一蠛蠓,中含大千阔。

试即此身求,万象皆森列。

声色臭味等,六根能剖决。

阿谁使之然,未可计巧拙。

盍亦返故乡,子细自披抉。

当有无价珍,终身用不彻。

胡为浪驰走,千里访名刹。

环立广坐下,觑人摇辅颊。

譬如坐海底,巨浸从头没。

反问岸上人,觅水济我渴。

师闻抵掌笑,却道我饶舌。

径山堂未开,居士法先说。

儒生玩韦编,贝叶师所阅。

两家相诟病,久矣互侵伐。

孰如吾二人,一见意轩豁。

纵谈这个事,回出言词末。

古人知造车,不较出门辙。

看谁到长安,宁论胡与粤。

因书问答语,聊以赠真歇。

去去亦何之,千水涵一月。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