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章贡台》
《章贡台》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危楼插孤城,傍有半死木。

悲风一时至,骤雨泥没足。

荷锄上台去,吞声不敢哭。

三年亡臣墓,宿草丛野菽。

滕公已移室,马鬣谁改卜。

茫茫乌鸢场,抢地头莫触。

下台访遗民,偻伛出茅屋。

面皆带金痍,珊瑚绣红衄。

云自围城中,刀锯见虔㭬。

悲号诉前事,咸能谭太仆。

戍岁蛇之月,清人围始筑。

贡台高嵯峨,如猬拾遗镞。

太仆日婴城,寝处忘栉沐。

麾战七月匝,节毛渐为秃。

大小百十馀,辫发悬胡髑。

模糊劫营火,呼噪舞相逐。

战士突重围,屡破所设伏。

沙平日昏黄,斗苦兵气酷。

北师败逾集,江城围益蹙。

四山树壁垒,万柝喧剥啄。

外攻殷雷霆,内汲断樵牧。

慷慨我先子,吞胡志愤慉。

鸿毛视躯命,雪刃枕函椟。

明主实天挺,厉精图恢复。

天乎未厌乱,神州沉百六。

煌煌隆武诏,流涕军中读。

誓捐一寸心,上答累朝禄。

文山正气句,悲歌吟反覆。

从容拜遗表,长瞑悬初服。

城夷台亦燬,大星坠原陆。

何处焚龙蛇,馀灰照绵谷。

哀此虔城人,百万殉屠戮。

池填志妇尸,骴臭忠良肉。

白骨撑成堆,隘巷纷践蹴。

城郭人民非,台址亦啼鵩。

至今七姑庙,芳草不成绿。

我来泣遗骸,泪尽鸱夷目。

虚留七尺在,讵假百身赎。

败絮裹刍灵,輀车曳黄犊。

长号下高台,万古西南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清军攻占虔州(今江西赣州)时的惨烈景象和人民的苦难。诗人以危楼、半死木、悲风、骤雨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展现了战争给城市带来的破坏与荒芜。

“危楼插孤城”描绘了城市的孤立无援,“傍有半死木”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助。“悲风一时至,骤雨泥没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与局势的紧迫。荷锄上台去的士兵,吞声不敢哭,表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三年亡臣墓,宿草丛野菽”描述了战争的长期持续,墓地被野草覆盖,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历史的遗忘。“滕公已移室,马鬣谁改卜”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茫茫乌鸢场,抢地头莫触”通过乌鸢的场景,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荒凉与死亡的气息。“下台访遗民,偻伛出茅屋”展示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他们的生活困苦不堪。

“面皆带金痍,珊瑚绣红衄”描绘了战争留下的伤痕,人们脸上满是创伤,如同珊瑚般鲜艳的红色血迹。“云自围城中,刀锯见虔㭬”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人们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

“悲号诉前事,咸能谭太仆”反映了人们对过去战争的回忆与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戍岁蛇之月,清人围始筑”点明了战争的起因与时间,清军开始围城。

“贡台高嵯峨,如猬拾遗镞”形容了城墙的高峻,如同刺猬收集掉落的箭簇。“太仆日婴城,寝处忘栉沐”展现了守城将领的艰苦与牺牲,日夜坚守,不眠不休。

“麾战七月匝,节毛渐为秃”描述了战争的漫长与残酷,守城者头发逐渐脱落。“大小百十馀,辫发悬胡髑”表现了战争中士兵的牺牲,他们的头发被敌人悬挂于城墙上。

“模糊劫营火,呼噪舞相逐”描绘了战争中的混乱与疯狂,火焰与喧嚣交织在一起。“战士突重围,屡破所设伏”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与智慧,他们突破重重包围,多次击溃敌人的埋伏。

“沙平日昏黄,斗苦兵气酷”描绘了战争环境的恶劣,沙地昏黄,战斗异常激烈。“北师败逾集,江城围益蹙”说明了清军攻势的加强,江城的局势愈发严峻。

“四山树壁垒,万柝喧剥啄”展示了清军的严密防守,山岭间布满了防御工事,夜间的敲击声不绝于耳。“外攻殷雷霆,内汲断樵牧”描绘了清军的猛烈进攻与城内资源的匮乏。

“慷慨我先子,吞胡志愤慉”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与对敌人的愤怒。“鸿毛视躯命,雪刃枕函椟”形容了士兵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他们将生命比作轻如鸿毛的羽毛,枕着雪刃和棺材入眠。

“明主实天挺,厉精图恢复”表达了对明主的期待与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天乎未厌乱,神州沉百六”感叹了战争的不断,神州大地陷入混乱。

“煌煌隆武诏,流涕军中读”描绘了隆武帝的诏书在军中传阅,士兵们泪流满面。“誓捐一寸心,上答累朝禄”表达了士兵们愿意献出一切,报答朝廷的恩赐。

“文山正气句,悲歌吟反覆”引用了文天祥的诗句,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从容拜遗表,长瞑悬初服”描绘了士兵们在战场上从容不迫地写下遗书,最终长眠于战场。

“城夷台亦燬,大星坠原陆”描述了战争结束后,城市被摧毁,台阁也化为废墟。“何处焚龙蛇,馀灰照绵谷”表达了对战争中无辜生命的悼念,余烬照亮了绵延的山谷。

“哀此虔城人,百万殉屠戮”感叹了虔州人民的悲惨命运,百万生灵丧命于战火。“池填志妇尸,骴臭忠良肉”描绘了战争中女性和忠诚者的牺牲,尸体被填入池塘,腐烂的气味弥漫。

“白骨撑成堆,隘巷纷践蹴”展示了战争后的惨状,白骨堆积如山,狭窄的巷道里充斥着践踏的声音。“城郭人民非,台址亦啼鵩”表达了对战争后城市和人民变化的感慨,台址上啼叫的鵩鸟象征着哀伤。

“至今七姑庙,芳草不成绿”描绘了战争后七姑庙周围的景色,芳草不再生机勃勃。“我来泣遗骸,泪尽鸱夷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逝去生命的哀悼,泪水流尽,眼睛变得空洞。

“虚留七尺在,讵假百身赎”表达了对士兵们英勇牺牲的敬佩,即使留下七尺之躯,也不需要用百身来赎。“败絮裹刍灵,輀车曳黄犊”描绘了士兵们的遗体被包裹在破旧的棉絮中,由牛车拖曳。

“长号下高台,万古西南矗”表达了对士兵们英勇行为的铭记,他们的声音回荡在高台上,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朝末年人民的苦难与牺牲,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和平的渴望。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浣溪沙十一首·其五

剪剪新凉到碧梧。画阑红子斗樗蒲。

月波初上掩双鱼。

眠处似嫌冰簟冷,晓堂重川笑相呼。

夜来曾覆薄衾无。

(0)

湖外郊行

青鞋短策湖云东,漫搜妙语酬春工。

野烟漠漠吞江树,晴雨丝丝织晚空。

(0)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其三

仙侣登真几百年,清风遗影尚依然。

琳琅翰墨精神在,我欲临文唤恕先。

(0)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其二

行披荦确履苍虬,曲径穿云古洞幽。

只尺风烟千里外,居然人境见丹丘。

(0)

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其四

一命金华忝制臣,山姿偃蹇漫垂绅。

愧无忠孝酬千载,曾履忧危事一人。

陛拥春云严虎卫,殿开初日照龙鳞。

白头万事随烟灭,惟有觚棱入梦频。

(0)

初归故园二首·其二

富贵虽非愿,归来犹抱惭。

秪缘频触网,敢谓早抽簪。

进退两无据,迂疏七不堪。

何妨流俗笑,拟向达人谈。

志业总虚掷,艰危诚饱谙。

逃名栖市井,投迹慕江潭。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