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一七一》
《诗偈·其一七一》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世人重珍宝,我贵刹那静。

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性空法亦空,十八绝行踪。

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

(0)
注释
世人:普通人。
重:重视。
珍宝:财富。
刹那静:瞬间宁静。
金多:财富众多。
乱人心:扰乱人心。
静见:在宁静中看见。
真如性:真实的自我。
性空:心灵空无。
法亦空:佛法也为空。
十八绝:形容行踪不定。
绝行踪:飘忽不定的行迹。
但:只。
自心:内心。
无碍:不受阻碍。
翻译
世人看重物质财富,我却珍视瞬间的宁静。
金钱常常扰乱人的内心,唯有在宁静中才能洞察真实的自我。
心灵的本质和佛法都空无一物,他行踪飘忽不定。
只要内心不受阻碍,何必担心精神无法通达。
鉴赏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和尚庞蕴之手,体现了佛教对于内心静寂与物质欲望的看法。诗中“世人重珍宝,我贵刹那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人追求金钱财富的态度,同时强调了一瞬间的心灵平静远比世俗中的珍奇宝贝更加重要。

接下来的“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则进一步阐述了物质财富如何扰乱人的内心,使人们难以看到自己本有的清净本性。这里的“真如性”指的是佛教中的本来面目,即不受任何污染和改变的真实自我。

“性空法亦空,十八绝行踪”这两句则涉及到了佛法的深奥概念,其中“性空”意指一切现象都没有固定的自性,而“法亦空”则是说所有的教义和规则也是空寂无常的。"十八绝"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修行方法或境界,而"行踪"则暗示了禅宗强调的不立文字,直接体悟佛性的修行方式。

最后,“但自心无碍,何愦神不通”表达了一种精神状态,即当一个人内心没有任何障碍和挂碍时,他与宇宙的沟通就会变得顺畅无阻。这里强调的是一个重要的佛教观点:内心的清净与自由是达到最高觉悟的关键。

总体而言,这首诗偈通过对比世人追求财富与佛教修行者的内在平静,展示了作者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别郑处士

参军趋幕府,上将远徵兵。

征旆随春色,鸣桡杂海声。

桐花城外晓,漳水雾中明。

故吏如相问,毋烦道姓名。

(0)

门有车马客

门有车马客,徒侣何辉煌。

银鞍耀白雪,宝剑明秋霜。

借问客从来,谢官归故乡。

且言昔别君,君年正春芳。

闻言谒天子,声价霭玉堂。

龙颜霁霄汉,虎变鏖文场。

宁知一失意,白日沉夜光。

秋鬓非旧丝,映帽多星霜。

区区附骥尾,薄宦岁月长。

解组且归去,投君叙温凉。

嗟我闻客言,惭愧独彷徨。

大鹏反铩羽,燕雀终翱翔。

扼腕勿复道,长歌临碧湘。

(0)

题小画四首·其三

野水带平沙,丛篁映白花。

鸟啼人不见,春尽客思家。

(0)

江上十首·其八

大通港口柳如烟,簇簇人家赛辋川。

候吏颇谙巡逻事,插旗挝鼓送行船。

(0)

柬朱伯徽·其一

紫陌山下朱徵士,白发近来垂满肩。

清晨拄杖出门去,为斸昌阳求引年。

(0)

高函三夜话

五载一相见,江边落木风。

那堪多难日,正在别离中。

世事茫无定,吾生固有穷。

夜吟须尽醉,秋雨一灯红。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