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媪不藏景,高阁真涵空。
不知名者谁,窗纳千岩风。
太湖在襟袖,疑闻吟渊龙。
洞天若能到,玉柱银为宫。
富媪不藏景,高阁真涵空。
不知名者谁,窗纳千岩风。
太湖在襟袖,疑闻吟渊龙。
洞天若能到,玉柱银为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诗意的景象,通过涵空阁这一独特视角,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首先,“富媪不藏景,高阁真涵空”两句,以“富媪”比喻高阁,暗示其虽处高位却能容纳万物之景,展现出一种豁达与包容的精神境界。“不知名者谁,窗纳千岩风”,则进一步渲染了阁内环境的静谧与开阔,仿佛每一扇窗都吸纳了千山万水的清风,引人遐想。
接下来,“太湖在襟袖,疑闻吟渊龙”两句,将视线拉远至广阔的太湖,仿佛置身于湖畔,听到了深邃湖底的龙吟,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也暗含着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最后,“洞天若能到,玉柱银为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想象着穿过神秘的洞天,进入一个由玉柱和银墙构筑的宫殿,寓意着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涵空阁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
今岁夏秋际,雨率西南来。
而恒大於北,邮音每悉佳。
孟月此觉旱,京县遥繫怀。
旋报审无妨,憧憧犹往回。
月杪此被渥,南望云浓哉。
无何驿章至,果复优沾皆。
早种穫已毕,晚田膏益培。
一喜释两忧,双眉为民开。
天恩不易承,敬勤志敢乖。
昔命宗苍仿公望,固知得髓非得皮。
如何画就率成什,竟致数典翻斯遗。
笑予忘本寻其枝,阅十载乃重题兹。
徒观一气滔滔者,想见经营般礴写。
聚精毫芒以内乎,放意楮墨之外也。
耳疑三峡砰雷音,目延两岸森云林。
宇宙以来便有此,安容尘世论昔今。
此老南宗故高手,入室右丞谁曰否。
吴门契友惟懒瓒,抚卷叫绝开吟口。
当时卒业十岁馀,盖凑神来非坐须。
大江我亦浮三度,以画质之无不如。
湔氐遥源因忆诸,造化灵秀潜翊扶,小哉南昌带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