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斜拂雨村楼,帘下三重幕一钩。
倚柱不知身半湿,黄昏独自未回头。
雁行斜拂雨村楼,帘下三重幕一钩。
倚柱不知身半湿,黄昏独自未回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村庄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自在雨中的感受和心境。
“雁行斜拂雨村楼”一句,以雁行云横的意象来形容细密的雨丝,渲染出一种淡淡的雨意。这里的“斜拂”,既形容了雨丝的姿态,也表现了诗人对景物的观察之细致。
“帘下三重幕一钩”则描写了室内的幽深和隔绝,帘幕层层叠加,营造出一种隐秘而又温馨的空间氛围。这里的“一钩”,暗示着诗人对室外景致的留恋。
“倚柱不知身半湿”表现了诗人的迷惘与忘我,倚立在窗前,任由雨水打湿自己的衣衫,却浸泡在思绪中而不自知。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外界的淡漠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最后,“黄昏独自未回头”则透露出一份孤寂与无奈。黄昏时分,天色已晚,诗人依旧没有回头的打算,这里蕴含着对现实的不满或者是内心深处的某种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雨中村庄景象的描绘,以及室内外空间氛围的营造,表达了诗人独自在雨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细腻笔触,更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沉浸于个人情怀的情操。
公昔张空拳,思以振赤符。
赤符谶不验,沧海为之枯。
天废谁能兴,志士枉受屠。
唯是桂林烬,仗此稍支吾。
毕竟延一线,东僵西则苏。
连衡张陈霍,旁暨韩麦徒。
以致惠国公,翻然成改图。
孤忠天所鉴,谶亦未尽诬。
南极竟浑一,百年拱车书。
尚有妙墨宝,流落渐江隅。
寒芒而正色,英爽与之俱。
番禺耆老尽,文献谁为储。
秋痕随秋去,剩此灰劫馀。
连呼玉画又,收之缄中厨。
密公高弟子,少亦不碌碌。
所以兹山中,接踵来耆宿。
记得甲申年,曾赋新蒲绿。
一朝荷徵书,夜猿厌空谷。
欲称大薙师,新著朝天录。
痛绝诸葛儿,随车遭迫促。
白圭险被污,素丝危见辱。
高厚所照临,誓难负幽独。
幸得脱身还,有泪已万斛。
终身西向戒,岂以长斋赎。
空门亦易腥,殆哉此孤躅。
方叹中司言,前知良以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