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斯有际空无际,内外虚明洞湛然。
此室问宜谁作伴,手拈花者坐金仙。
色斯有际空无际,内外虚明洞湛然。
此室问宜谁作伴,手拈花者坐金仙。
这首诗《湛然室》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其意境深远,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禅意。
首句“色斯有际空无际”,以“色”字开篇,引出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对比思考。这里的“有际”指的是物质世界的界限和局限性,“空无际”则象征着精神世界的无限广阔与自由。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物质世界有限性的认识,以及对精神世界无限性的向往。
次句“内外虚明洞湛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内外之分,指的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对立统一。而“虚明洞湛然”则描绘了一种内外交融、光明透彻、深邃宁静的状态。这里“虚明”指的是一种内在的清明与外在的透明,而“洞湛然”则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深远与纯净。
后两句“此室问宜谁作伴,手拈花者坐金仙”,将思考引入到具体情境中。诗人提出的问题是,在这样一种内外交融、光明透彻的状态下,应该与谁为伴?这里的“手拈花者”可以理解为那些能够与自己心灵相通、共同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而“坐金仙”则是对这些人的赞美,意味着他们如同佛家的金仙一般,拥有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伴侣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