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装束效男儿,短制衣衫淡扫眉。
众里倩人扶上马,娇羞不似在家时。
从军装束效男儿,短制衣衫淡扫眉。
众里倩人扶上马,娇羞不似在家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装扮成男子准备去从军的场景。"从军装束效男儿,短制衣衫淡扫眉"两句表明了女子改变了自己的穿着打扮,以男性化的形象出现,短款的衣服和简洁的眉型都显得格外坚定。在这种情况下,她不再是柔弱的女性,而是一位准备面对战争考验的战士。
"众里倩人扶上马,娇羞不似在家时"这两句则描绘了女子在出发前的一刻。尽管她已经装扮成了男子,但在即将离开家乡、踏上征途之际,那些熟悉的面孔依旧能从她的神情中看出几分娇羞和不舍。这表明,无论外表如何改变,她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对家庭的依恋是无法完全掩藏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形象,传达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多重角色转换,以及她们在面对重大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矛盾心理。
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
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
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
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
养无所用去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
缣丝不足女工苦,疏织短截充匹数。
藕丝蛛网三丈馀,回纥诉称无用处。
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
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
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
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綵。
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
缣渐好,马渐多,阴山虏,奈尔何。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