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树千回时已过,绕枝三匝老安归。
向来误立红云畔,逃入青山计未非。
上树千回时已过,绕枝三匝老安归。
向来误立红云畔,逃入青山计未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从字面上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心境。
“上树千回时已过”一句,通过反复攀登树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积累,传递出一种对于岁月的感慨与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绕枝三匝老安归”则描写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归宿,不再追求世俗的繁华,而是选择了平淡且安逸的生活。这里的“绕枝三匝”,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向来误立红云畔,逃入青山计未非”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在世俗纷争中所立足点的反思,以及现在选择逃离尘嚣、归隐山林的决心。红云畔往往象征着权力和功名,而“误立”表明了诗人的自我批评和对过去行为的否定。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这种情感和思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为常见,体现了一种“归隐”理念,即通过放弃功名利禄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昔名宝陀寺,今扁小金山。
我辈曾三到,东坡不再还。
楼台张锦绣,松竹列屏藩。
天地浮孤岛,风烟尽百蛮。
幻身疑水木,佛相镂沉檀。
何处逢圆泽,闲云伴懒残。
粉墙藤蔓合,画壁土花斑。
去鸟春帆外,孤村夕照间。
野僧忘俗扮,佳境在人寰。
素乏三生约,聊偷半日闲。
谁寻白莲社,我爱绿萝关。
尽日穷幽讨,何年拟再攀。
昔贤留景待,而我叹才悭。
草草题诗去,深惭句未安。
莲生我塘上,花叶何其稠。
移根太液池,雨露既渥优。
西风一夕生,繁华难久留。
红白相倚恨,落月寒波愁。
物情有盛衰,人事能无休。
与君结发日,两情如睢鸠。
一日遽别离,恩爱生戈矛。
众口解铄金,弃置非君尤。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求。
嗟妾常苦悲,忆君昔绸缪。
谅非二三德,言念妾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