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五首·其二》
《鹧鸪天五首·其二》全文
清 / 宋琬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细雨浓烟彴略横,渔灯几点灭还明。

山如好友初谋面,路似生人未识名。

风力缓,布帆轻。舻声伊轧杂鸥声。

画师纵有王摩诘,一片空濛写不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夜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细雨、朦胧的烟雾、闪烁的渔灯、起伏的山峦以及缓缓行驶的船只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首句“细雨浓烟彴略横”,以“细雨”和“浓烟”为背景,描绘了夜晚朦胧的景象,给人一种淡淡的忧郁感。“彴略横”则暗示了小桥的存在,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接着,“渔灯几点灭还明”一句,通过“渔灯”的明灭变化,不仅展现了夜晚的动态美,也寓意着生活的起起伏伏,充满了生活的哲理。

“山如好友初谋面,路似生人未识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山比作初次见面的好友,将路比作不熟悉的名字,形象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亲近感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风力缓,布帆轻。舻声伊轧杂鸥声”描绘了船行水面的场景,风平浪静,帆轻舟缓,鸥鸟鸣叫,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画师纵有王摩诘,一片空濛写不成”一句,表达了对眼前美景难以用言语或画笔完全捕捉的感慨。王摩诘是唐代著名画家,这里的“王摩诘”象征着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描绘出眼前的空灵之美,突出了自然景色的不可复制性和独特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宋琬

宋琬
朝代:清   字:玉叔   号:荔裳   籍贯:莱阳(今属山东)   生辰:1614~1674

宋琬(1614-1673),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山东莱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陇西右道佥事、左参政,康熙十一年(1672),授通议大夫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翌年,进京述职,适逢吴三桂兵变,家属遇难,忧愤成疾,病死京都,时年59岁。
猜你喜欢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沙头牧马孤雁飞,汉军游骑貂锦衣。

云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岁归。

无定河边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

胡儿起作和蕃歌,齐唱呜呜尽垂手。

心知旧国西州远,西向胡天望乡久。

回头忽作异方声,一声回尽征人首。

蕃音虏曲一难分,似说边情向塞云。

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

(0)

城傍少年

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

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

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

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

(0)

杂歌谣辞.渔父歌三首·其二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

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0)

倢伃怨

莫恃芙蓉开满面,更有身轻似飞燕。

不得团圆长近君,圭月鈋时泣秋扇。

(0)

姑苏台杂句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

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寂莫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

江浦回看鸥鸟没,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

吴乡越国旧淹留,草树烟霞昔遍游。

云木梦回多感欢,不惟惆怅至长洲。

(0)

海水不扬波

明朝崇大道,寰海免波扬。

既合千年圣,能安百谷王。

天心随泽广,水德共灵长。

不挠鱼弥乐,无澜苇可航。

化流沾率土,恩浸及殊方。

岂只朝宗国,惟闻有越裳。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