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请急赈歌·其二》
《请急赈歌·其二》全文
清 / 蔡廷兰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救荒如拯溺,急须援以手。

试问登山无,莫讶从井有。

譬诸过涉凶,灭顶濡其首。

万灶冷无烟,环村空覆臼。

二釜不供餐,三星常在罶。

移粜开武仓,官惠亦云厚。

定价三百钱,准籴米一斗。

转眼给已空,枵腹那能久。

求死缓须臾,望救争先后。

明日天开晴,星缆到浦口。

绝处忽逢生,欢声呼父母。

睹此应伤心,加恩谁掣肘。

翻作哀鸿吟,从旁商可否。

乞为汉韩韶,休笑晋冯妇。

(0)
鉴赏

这首诗《请急赈歌(其二)》由清代诗人蔡廷兰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在荒年中百姓生活的艰难与对救助的迫切需求。

首句“救荒如拯溺,急须援以手”,将救荒比作拯救溺水之人,强调了救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接着,“试问登山无,莫讶从井有”运用对比手法,指出在荒年中,人们即使无法攀登高山获取食物,也别惊讶于能够从井中找到水源,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希望。

“譬诸过涉凶,灭顶濡其首”通过类比,将荒年的艰难比作过河时可能面临的危险,进一步强调了救助的必要性。接下来,“万灶冷无烟,环村空覆臼。二釜不供餐,三星常在罶”四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荒年中村落的萧条景象:炊烟不再升起,石臼空置,两口锅难以满足全家人的饮食需求,星星点点的灯火映照着空荡荡的鱼篓,生动地刻画出百姓生活的困苦。

“移粜开武仓,官惠亦云厚。定价三百钱,准籴米一斗”描述了政府采取措施,开放粮仓,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粮食,体现了政府对民众的关怀与帮助。然而,“转眼给已空,枵腹那能久”指出尽管政府提供了帮助,但很快又面临物资短缺的问题,百姓仍然难以维持长久的生活。

“求死缓须臾,望救争先后”表达了百姓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与对救助的渴望。最后,“明日天开晴,星缆到浦口。绝处忽逢生,欢声呼父母”描绘了在绝望中突然得到救援的情景,百姓欢呼雀跃,如同绝处逢生,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激之情。

“睹此应伤心,加恩谁掣肘。翻作哀鸿吟,从旁商可否。乞为汉韩韶,休笑晋冯妇”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救助机制的反思,呼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避免救助过程中的阻碍与延误,使百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清代荒年中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对救助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救助机制的局限与挑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蔡廷兰
朝代:清

蔡廷兰(1801~1859),字香祖,号郁圆,学者称秋园先生,澎湖人。幼颖异,十三岁补弟子员,屡试第一,深得澎湖蒋镛欣赏,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进士。蔡廷兰诗工古体,文善四六。曾佐通判蒋镛纂《澎湖续编》。光绪四年(1878)金门林豪为之集成《惕园古近体诗》二卷,骈体文、杂著各若干卷。《惕园古近体诗》今未见,以下据蒋镛《澎湖续编》、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编校、增补之。(江宝钗撰)
猜你喜欢

清夜辞·其五

清都兮绛阙,五云深兮冥冥。

玉楼高兮珠殿寒,漠漠兮无声。

(0)

二月十二日过新汀屈翁山先生故里,望泣墓亭,吊马头岭,铸兵残灶。屈氏子孙出示先生遗像,谨题二首·其二

西北经营似有无,荒原草木待昭苏。

事难语世终多佚,名已从僧且易芜。

著述尚闻传大岭,丛残曾见落三吴。

载凭遗像殷殷祝,自有精心在八区。

(0)

除夕客桂岭

谁使诗狂堕桂林,鸣鞭袅雪一伤心。

自怜褦襶衣何薄,安有酴酥酒得斟。

真个飘蓬将欲老,何曾卤莽似如今。

黄刘不喜瑜蒙喜,须信甘宁有赏音。

(0)

题胡子山林檎坡

洞宾踢碎金葫芦,夜半姮娥下蕊珠。

但见满天尽角角,不知春去鬼揶揄。

(0)

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其三

花红柳绿菩提相,燕语莺啼般若宗。

更去补陀山上觅,云涛烟浪捲天风。

(0)

秋思

滴尽池荷无奈雨,吹翻井叶可怜风。

溪毛山骨犹无恙,尚有芦花对蓼红。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