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孙隐君》
《答孙隐君》全文
清 / 李因笃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大路回且长,昆仑杳殊域。

重华不可作,帝望何由塞。

世变纷相乘,民劳日以亟。

积霖生涂潦,真宰久旷职。

饥溺如当平,敢云一士力。

其咨呼仁人,孰是益与稷。

邈彼孙登游,高踪众莫识。

苍蝇闻凤哕,大笑乃滋惑。

流俗好危言,细儒工外饰。

遵时在明哲,抱道惟守嘿。

芝草歌汉恩,蕨薇荷周德。

赠予惟此语,三叹奉嘉则。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因笃对孙隐君的回答,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忧虑,以及对贤人君子的期待。诗中提到的大路漫长,象征着世事艰难,昆仑遥远,寓意贤人难寻。诗人感叹像重华这样的圣君已无法再现,人间的治理陷入困境。他批评世事变化无常,百姓日益疲惫,连上天的主宰似乎也疏于职守,导致洪水泛滥,人民饱受饥饿和困苦。

诗人呼唤仁人君子,希望他们能像稷一样为民造福,但他深知个人力量有限,只能寄希望于有识之士。他对孙隐君的高尚品行表示赞赏,提到孙登的超然出世,如同芝草歌颂汉朝的恩德,蕨薇象征周朝的美德。最后,诗人将这些深意化为三次感叹,表达对孙隐君的敬意和对理想道德的坚守。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因笃

李因笃
朝代:清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猜你喜欢

至衡阳谒提刑范右司东叔同年兄·其一

西士无传不得宗,我公况是有家风。

长卿东望轻云梦,太史南游小祝融。

万里饥寒民所德,半生辛苦学之功。

扩充更卒晚年业,杀等犹为小蜀公。

(0)

冬夜官舍围炉传酒

放散衙曹小退安,闭门开架检书看。

檐前月色生寥寂,屋外风声长隙寒。

灰火拨愁头屡点,烬灯挑喜指频弹。

家人知我饮机动,大白梨花送夜阑。

(0)

有售画于余令作杨柳黄鹂池塘萱草既成可观用随其题赋二绝句·其二

一段池塘萱草奇,其形便画理便诗。

到离形处画之妙,诗妙更无形可离。

(0)

谢胡帅饷酥

虎头骨相生来无,谈天吻燥斋肠枯。

欲从底处觅膏润,凝香燕寝烹牛酥。

鹅儿黄拂冰肌肤,关中穰下远不如。

已令炊饼作十字,今晨盛馔非伊蒲。

(0)

清樾轩

开轩在独园,绕屋得清樾。

不知何年树,殆为今日设。

窗扉落林影,时复乱风月。

喧声了不闻,幽哢极可悦。

玉溪僧所庐,无似许明洁。

颇疑三昧手,断取从二浙。

禅房花木深,此语信佳绝。

何以落其成,炉薰荐茗雪。

(0)

次折仲古避寇浔州韵

我持十口家,不办一叶船。

贼声日夜急,欲济江无边。

身虽堕眢井,仰视犹有天。

天理傥未爽,偷儿浪垂涎。

洗心占罗池,稽首依灵泉。

竟以妻子免,百神果昭然。

得从浔江游,未断龙城缘。

为问米何如,买禾可论廛。

向来鱼菜市,十户八九旋。

令我喜折屐,喜定翻悲怜。

王师静江南,趋者人摩肩。

一日百回首,我非强项宣。

盛欲径梅庾,不然傍郴连。

终鲜孔方兄,留滞等谪迁。

尚念吾鼻祖,永怀旧山川。

往还武城居,家风到今传。

我方寻昨梦,一舸百笮牵。

而公下劈箭,如驵骏得鞭。

江村索居地,未敢高枕眠。

世事公等在,归与有逢年。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