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不能高甫及肩,临风搔首一怀贤。
当时矮屋今存否,曾著文公住四年。
城不能高甫及肩,临风搔首一怀贤。
当时矮屋今存否,曾著文公住四年。
这是一首描绘故人旧居的诗句,其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首句"城不能高甫及肩"通过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古城墙低矮不起眼之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的变化。此后"临风搔首一怀贤"则透露出诗人在风中轻抚头发,心怀昔日贤士的情景,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蕴含了对智者、贤者的敬仰。
接着"当时矮屋今存否"一句,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那些曾经的低矮房屋是否依旧存在。这里通过“矮屋”二字,再次强调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物是沧桑,而“今存否”的疑问,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的深切关怀和追念。
最后"曾著文公住四年"则揭示了这处居所与历史上的某位“文公”有着不解之缘,透露出这里曾经是某位文学大家或高官的寓所,并且停留了长达四年的时间。这一信息,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背景,也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故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视和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反映了时间流逝与世事无常的哲理。
去年春正月,南泛彭城舟。
今岁值秋暮,北上溯长流。
踪迹信往复,景物惬观游。
风寒堤柳落,波减岸石稠。
白见高城堞,苍出远山丘。
何处戏马台,彷佛燕子楼。
化迁无停轨,事往不可求。
陈迹竟泯泯,虚名但悠悠。
览今亦怀昔,发声遂成讴。
丹毂既云饰,翠盖亦时张。
驷马复在驭,鸾和自鸣锵。
执绥者谁子,升车气扬扬。
回旋逐水曲,驰骋登周行。
行人为之辟,谁不羡辉光。
胡取覆餗诮,而置郜鼎章。
轮舆虽云美,致寇安可量。
所以大易辞,负乘著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