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牛来丘山,大厦高崔嵬。
当年谁苦辛,遗此千岁材。
手持百松子,与之俱倾颓。
殷勤嘱造物,为护荒山隈。
今来见毫末,喜溢苍烟堆。
十年望根立,百年排风雷。
自此千万年,再见明堂开。
东家十年计,戢戢千头栽。
岂不早有望,求此良悠哉。
万牛来丘山,大厦高崔嵬。
当年谁苦辛,遗此千岁材。
手持百松子,与之俱倾颓。
殷勤嘱造物,为护荒山隈。
今来见毫末,喜溢苍烟堆。
十年望根立,百年排风雷。
自此千万年,再见明堂开。
东家十年计,戢戢千头栽。
岂不早有望,求此良悠哉。
这首诗《种松》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对种松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诗中首先以“万牛来丘山,大厦高崔嵬”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种松的宏大场景,仿佛万牛之力汇聚于丘山之上,建造起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预示着种松工程的艰巨与宏伟。接着,“当年谁苦辛,遗此千岁材”两句,转向对种松者的赞美与敬意,感叹他们当年的辛勤付出,留下了一片可以生长千年松木的宝贵土地。
“手持百松子,与之俱倾颓”则描述了种松的过程,诗人亲自将松子播撒,与之共同经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松树从幼苗到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接下来,“殷勤嘱造物,为护荒山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恳求,希望上天能保护这片荒山,让松树得以健康成长。
“今来见毫末,喜溢苍烟堆”描绘了诗人再次来到这片山林时的喜悦心情,虽然只是看到松树的幼苗,但心中已充满了满足与期待。“十年望根立,百年排风雷”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种树的艰辛,十年的等待,只为松树扎根,百年间历经风雨雷电的考验。
最后,“自此千万年,再见明堂开”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愿景,期待在这片种满松树的山上,能够见证历史的变迁,如同古代的明堂一般,成为后人仰望的历史丰碑。“东家十年计,戢戢千头栽”则通过邻居的种树计划,暗示了种树的长远意义和广泛影响,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通过种松这一具体行为,寓言般地探讨了时间、耐心、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