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访子在扬州,天寒携手王梦楼。
破窗镫暗风飕飕,拥褐无伴声伊优。
推阖径入惊仰头,王君戏子令子求。
指我君识是子不,多君曾未一面谋。
道我姓字能探喉,王君抚掌笑合眸。
一朝省试同见收,无锡尚书宾馆稠。
朝退论经几客留,召我与子时从游。
王君先达居上头,我才于世真一鲰。
俯仰郎署斑生髟,尚书零落今山邱。
王君放浪江湖舟,邈然罢郡归几秋。
笑我滞迹犹贪媮,君如百鍊不改镠。
名在吏部将鸣驺,伟建功业为民休。
正当容我狂不羞,少日读书老壮猷,回思故迹真云浮。
我初访子在扬州,天寒携手王梦楼。
破窗镫暗风飕飕,拥褐无伴声伊优。
推阖径入惊仰头,王君戏子令子求。
指我君识是子不,多君曾未一面谋。
道我姓字能探喉,王君抚掌笑合眸。
一朝省试同见收,无锡尚书宾馆稠。
朝退论经几客留,召我与子时从游。
王君先达居上头,我才于世真一鲰。
俯仰郎署斑生髟,尚书零落今山邱。
王君放浪江湖舟,邈然罢郡归几秋。
笑我滞迹犹贪媮,君如百鍊不改镠。
名在吏部将鸣驺,伟建功业为民休。
正当容我狂不羞,少日读书老壮猷,回思故迹真云浮。
此诗描绘了诗人姚鼐与友人王少林之间的深厚友情及对王少林才华与志向的赞赏。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人从初次相遇至共同参加科举考试,再到后来各自的人生轨迹,以及对彼此命运变迁的感慨。
首句“我初访子在扬州”,开篇即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随后描述了两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携手同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破窗镫暗风飕飕”一句,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冷清,为后文情感的转折铺垫。
“拥褐无伴声伊优”描绘了两人相依取暖的画面,虽身处困境,却能相互慰藉,体现了深厚的友谊。接下来,“推阖径入惊仰头”一句,以王少林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宁静,引出了对话的情节。通过“王君戏子令子求”、“道我姓字能探喉”等细节,展现了王少林的机智与幽默,同时也揭示了两人之间超越表面的深厚了解。
诗中提到两人一同参加省试并被无锡尚书所接纳,显示出他们在仕途上的共同进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尚书已逝,王少林则选择放浪形骸,归隐江湖。面对王少林的自由洒脱,诗人表达了对其不改本色的欣赏,并预见到王少林未来将在官场大展宏图,为民众带来福祉。
最后,“正当容我狂不羞,少日读书老壮猷,回思故迹真云浮。”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虽年岁渐长,仍怀有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同时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充满了感慨。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也蕴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间复杂关系的洞察。
超然彼岸人,一径谢微尘。
见相即非相,观身岂是身。
空门性未灭,旧里化犹新。
谩指堂中影,谁言影似真。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
得子从西国,成阴见昔朝。
势随双刹直,寒出四墙遥。
带月啼春鸟,连空噪暝蜩。
远根穿古井,高顶起凉飙。
影动悬灯夜,声繁过雨朝。
静迟松桂老,坚任雪霜凋。
永共终南在,应随劫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