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书剑任飘蓬,故国荆扉在梦中。
千里暮云山已黑,一川秋草恨无穷。
那堪流落逢摇落,不是愁中即病中。
凭寄家书问回报,斜阳江上正飞鸿。
十年书剑任飘蓬,故国荆扉在梦中。
千里暮云山已黑,一川秋草恨无穷。
那堪流落逢摇落,不是愁中即病中。
凭寄家书问回报,斜阳江上正飞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故乡,四处漂泊的孤独与忧愁。首句“十年书剑任飘蓬”表达了诗人十年间如同游子一般,背负着书籍与剑,四处流浪的生活状态。接着,“故国荆扉在梦中”一句,通过梦境中的故园之门,寄托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千里暮云山已黑,一川秋草恨无穷”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日景象,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阴沉,而近处的秋草则无尽地蔓延,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怨。这种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忧郁情绪,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那堪流落逢摇落,不是愁中即病中”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处境与情感。在这样的流离失所中,无论是愁苦还是疾病,都让诗人倍感煎熬。最后,“凭寄家书问回报,斜阳江上正飞鸿”,诗人希望通过一封家书来寻求一丝慰藉,然而此时夕阳西下,江面上只有飞鸿掠过,既没有回信的希望,也没有实际的帮助,只能寄托于远方的飞鸟,表达出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渺茫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漂泊异乡、思念故土的复杂心情,以及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晓霞红彻,倩羲和持取,彤轮初沐。
林外鸣鸠催妇急,不顾鹦哥睡熟。
暖入棠梨,轻松柳絮,渐看花魂续。
倚栏一睇,南屏青翠遥矗。
别有宝马鞭柔,钿车路软,芳草裙腰蹙。
粉色衣香春不管,尽占明湖几曲。
掷眼兜鞋,凭肩稳髻,处处穿花竹。
天应不负,韶光一百零六。
一点青青,是娲后、补残余石。
向此处、洪流独砥,巍然千尺。
纵步欲凌鹰隼背,蟠根直下蛟龙宅。
问当年、留带旧风流,空陈迹。山两岸,分南北。
水一派,流今昔。把天风海月,尽教收拾。
孤磬声摇残照紫,乱帆影挂秋云碧。
上危楼、极目送归鸿,吹横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