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与下层岑,飞流界百寻。
记方谁辨玉,杂溜自成琴。
细浪浮烟阔,回波逗月深。
我来聊挹注,嚼药有初心。
容与下层岑,飞流界百寻。
记方谁辨玉,杂溜自成琴。
细浪浮烟阔,回波逗月深。
我来聊挹注,嚼药有初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谷中泉水流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泉水声响和流动特性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妙声音的欣赏与感悟。
“容与下层岑,飞流界百寻。”这一句以宏伟的视角展示了泉水从山谷深处奔腾而出,形成了一道又一道的流水,界限清晰,每一段落差不多都有一百寻之遥。这里“容与”二字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而“飞流界百寻”则突显了泉水流动的壮观。
“记方谁辨玉,杂溜自成琴。”这两句诗继续描绘泉水之声,如同玉石相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同时也如同琴弦被轻拂而发出的和谐旋律。这里的“记方”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声音的怀念与回味,“杂溜自成琴”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泉水之声的美妙。
“细浪浮烟阔,回波逗月深。”这一句通过“细浪浮烟阔”来形容水面上的轻微波纹仿佛在空中飘渺,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回波逗月深”则描绘了泉水流动的声音似乎在与夜晚的明月对话,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夜景。
“我来聊挹注,嚼药有初心。”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来到这片泉水旁,与自然亲近,以此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疗愈。这里“我来”表明了主观意愿,“聊挹注”则是说通过泉声来洗涤心灵。而“嚼药有初心”则暗示了作者希望通过这种与自然的交流,保持一颗纯净无杂的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也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巽庵先生年七秩,古之隐士今诗伯。
神完貌伟健且康,泉石逍遥寄踪迹。
朝经暮史心侣侣,布衣坐享升平时。
口谈周孔化乡俗,月旦有评风化移。
炉中艾■腾香暮,阶前蓂荚迎初度。
神药分来玉杵霜,绿醅泻出金盘露。
濂溪溪上绮席开,衣冠济济佳宾来。
诗清肯籍月斧斲,曲艳似将云锦裁。
水清玉润誇冰玉,天公报喜应多福。
一仁致寿寿绵延,何须再诵冈陵祝。
芙蓉缥缈摩苍穹,洞天林屋居其中。
神仙敢独占斯境,金碧涌出如来宫。
鼋头绝顶幽奇处,锡杖曾分一方地。
宝殿香台属化成,青松翠竹添佳致。
开山老祖非常伦,得道能令龙虎驯。
三乘说讲万人听,近远处处扬清尘。
后来弟子相继续,孙□又见温如玉。
法雨慈云任卷舒,清泉白石消尘俗。
我来吟玩喜逃禅,兜率谁知别有天。
匡庐旧诧东林胜,结社何妨拟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