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臣将父御车年,有诏东华设醴筵。
可但冯家论鲁卫,须知太史自谈迁。
商山羽翼何当就,天禄图书取次编。
最是中朝劳属望,都门未许大夫贤。
端臣将父御车年,有诏东华设醴筵。
可但冯家论鲁卫,须知太史自谈迁。
商山羽翼何当就,天禄图书取次编。
最是中朝劳属望,都门未许大夫贤。
此诗为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送冯琢庵宗伯二首(其二)》。诗中以“端臣将父御车年”开篇,描绘了冯琢庵在父亲去世后,继承家业,肩负起家族重任的情景。接着,“有诏东华设醴筵”,写出了朝廷对他的认可与礼遇,设宴庆贺。
“可但冯家论鲁卫,须知太史自谈迁”,这两句运用典故,赞美冯琢庵不仅在家族内部受到推崇,更是在历史与文化领域有所建树,如同鲁卫之于春秋时期,太史之于记录历史。接下来,“商山羽翼何当就,天禄图书取次编”,表达了对冯琢庵能够像商山四皓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以及他能够整理编纂国家的文献典籍的期待。
最后,“最是中朝劳属望,都门未许大夫贤”,点明了冯琢庵在朝中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他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冯琢庵的深厚情感与敬意。整首诗通过对冯琢庵个人品质、家族背景、社会地位及未来贡献的描绘,展现了对其的赞赏与祝福。
一掬乡心,付杳杳、露莎烟苇。
来相伴、凄然客影,谢他穷鬼。
新绿旧红春又老,少玄老白人生几。
况无情、世故荡摩中,凋英伟。词场笔,行群蚁。
战场胄,藏群虮。问何如清昼,倚藤凭棐。
流水青山屋上下,束书壶酒船头尾。
任垂涎、斗大印黄金,狂周顗。
抱犬高眠已云足,更得牛衣有馀燠。
起来败絮拥悬鹑,谁羡龙髯织冰縠。
踏翻菜园底用羊,从他春雷吼枯肠。
击钟烹鼎莫渠爱,小芼自许猴葵香。
半世饥寒孔移带,鼠米占来身渐泰。
吉云神马日匝三,樗蒱肯作猪奴态。
虎头食肉何足誇,阴德由来报宜奢。
丹灶功成无跃兔,玉函方秘缘青蛇。
月明如昼露叶浓,锦帐名郎笑语同。
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
红云灯火浮沧海,碧水楼台浸远空。
白发蹉跎欢意少,强颜犹入少年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