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才过五日程,六时聊得一时停。
老夫行路常携药,稚子悬崖学采苓。
雨脚乍收千树碧,船头遥见数峰青。
山城咫尺河源近,伸纸低回写地形。
十日才过五日程,六时聊得一时停。
老夫行路常携药,稚子悬崖学采苓。
雨脚乍收千树碧,船头遥见数峰青。
山城咫尺河源近,伸纸低回写地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崎岖山路中的情景,以及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十日才过五日程”,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行程的艰难与漫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旅途的疲惫与坚持。接着,“六时聊得一时停”则透露出在劳顿之余,诗人偶尔获得短暂休息的喜悦与放松。
“老夫行路常携药,稚子悬崖学采苓”两句,通过老少两代人的形象对比,展现了旅途中的不同角色与状态。老人因年迈而随身携带药物,体现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而孩子则勇敢地攀爬悬崖采摘草药,象征着年轻一代的活力与探索精神。
“雨脚乍收千树碧,船头遥见数峰青”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翠绿,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青色,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
最后,“山城咫尺河源近,伸纸低回写地形”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与描绘。山城与河流之间的距离虽近,但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却值得仔细记录与描绘。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与艺术追求,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坚韧不拔,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欣赏,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描绘,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自然美感的作品。
宛丘先生自不饱,更笑老崔穷百巧。
一更相过三更归,古柏阴中看参昴。
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
今年还看去年月,露冷遥知范叔寒。
典衣自种一顷豆,那知积雨生科斗。
归来四壁草虫鸣,不如王江常饮酒。
才高多感激,道直无往还。
不如此台上,举酒邀青山。
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
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悭。
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
浩歌清兴发,放意末礼删。
是时岁云暮,微雪洒袍斑。
吏退迹如扫,宾来勇跻攀。
台前飞雁过,台上雕弓弯。
联翩向空坠,一笑惊尘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