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寒露至,旭日犹融融。
蠛蠓出阡陌,弥漫百步中。
或盘旋如硙,或下上如舂。
舂者天将雨,硙者天将风。
嗟彼旦暮间,安知造物工。
春气感鸣禽,秋至动阴虫。
时来不自由,物理将无同。
所以达士心,委运以固穷。
秋高寒露至,旭日犹融融。
蠛蠓出阡陌,弥漫百步中。
或盘旋如硙,或下上如舂。
舂者天将雨,硙者天将风。
嗟彼旦暮间,安知造物工。
春气感鸣禽,秋至动阴虫。
时来不自由,物理将无同。
所以达士心,委运以固穷。
这首明代诗人唐时升的《园中十首(其一)》描绘了秋季清晨的景象。首句“秋高寒露至,旭日犹融融”展现了秋天的高爽与早晨阳光的温暖,寒露的到来并未完全驱散暖意。接下来,“蠛蠓出阡陌,弥漫百步中”描述了小飞虫在田野间纷飞,它们或上或下,如同磨坊中的石碾,预示着天气的变化。“舂者天将雨,硙者天将风”进一步解释了这些自然现象,暗示着风雨将至。
诗人感叹“嗟彼旦暮间,安知造物工”,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无常的敬畏和对造物者的惊叹。他接着借“春气感鸣禽,秋至动阴虫”说明季节更替对生物的影响,万物皆遵循自然规律。最后两句“时来不自由,物理将无同”强调了世间万物无法抗拒时间的流转和自然法则,而智者则能顺应时势,泰然处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洞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