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讵恃九重尊,丁祭亲承率骏奔。
山海从来钦出类,宫墙何有得其门。
乐音六奏非钟鼓,礼器千年复簋樽。
经席昨临今释奠,躬行未逮敢他论。
高居讵恃九重尊,丁祭亲承率骏奔。
山海从来钦出类,宫墙何有得其门。
乐音六奏非钟鼓,礼器千年复簋樽。
经席昨临今释奠,躬行未逮敢他论。
此诗《释奠先师孔子》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展现了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儒家礼仪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描述,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尊崇与传承。
首句“高居讵恃九重尊”,以“高居”象征孔子在历史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而“九重尊”则暗示了帝王的权威,此处形成对比,强调孔子的地位并非依赖于皇权,而是源于其思想的深远影响。
“丁祭亲承率骏奔”描绘了对孔子祭祀的庄重与虔诚,通过“丁祭”这一特定的祭祀仪式,表现了对孔子的直接敬仰与追随。
“山海从来钦出类”一句,运用自然界的宏大景象来比喻对孔子思想的敬畏,意味着孔子的思想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同山海一般深邃广博。
“宫墙何有得其门”则表达了对儒家学说的探索与追求,暗示了孔子思想的深奥与复杂,需要不断学习与领悟。
“乐音六奏非钟鼓,礼器千年复簋樽”两句,通过音乐与礼器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孔子思想中音乐与礼仪的重要性,以及这些元素在传承过程中的持续性与永恒价值。
最后,“经席昨临今释奠,躬行未逮敢他论”表达了诗人亲自参与祭祀孔子的活动,并以此为荣,同时也谦逊地表示自己在实践孔子教诲方面还有所不足,不敢轻易评价他人。
整首诗通过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赞美与致敬,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高度认同,同时也体现了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